新浪网

被逼上悬崖的马龙敲了下球拍,迎来第12次直通之旅

界外编辑部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球桌,收到了裁判员的警告。

站在他对面的是世界排名第38位的袁励岑,这位2000年出生的小将开场连下两局,将马龙逼到了悬崖边,马龙的身体语言表达着对自己状态的不满。但把马龙和其他顶尖高手区别开的,正是他绝处逢生的能力,马龙连扳三局逆转取胜。

随后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半决赛战胜梁靖崑,决赛零封樊振东,拿到直通名额,将第8次出战世锦赛单打。

从2006年起,马龙在总计13届直通赛中仅因伤缺席了一次,他用战绩告诉所有人,实现双圈大满贯后,乒坛GOAT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还是当今乒坛最具竞争力的那个人。

文/伊萨卡

并不是所有人都预料到马龙能在这次直通比赛中有这样的成绩,考虑到他34岁的年纪,2021年缺席休斯顿世乒赛单打,原本很多人都认为如果马龙有意参加世锦赛,那么他会直接获得教练组的一个名额,而非和队里的年轻人纠缠不休,竞争出场机会。但是看起来,马龙对通过直通获得参加世锦赛的机会仍然非常在意。

今年是马龙在国家队的第20年,他从中国队首次开始组织直通比赛就参与竞争,到现在已经是第17年。直通比赛几乎伴随了他全部的成年竞技生涯,他也在一次次的竞争和直通中成就了诸多不可能:世锦赛三连冠,奥运会男单卫冕,两次世界杯冠军。从成绩方面评价,马龙是无可争议的乒坛历史最佳。虽然小组赛全胜,半决赛决赛分别战胜梁靖崑和樊振东,马龙的这次直通赛之旅其实没那么顺利。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对阵袁励岑。当天马龙的状态明显不好,失误很多。第四局他很少见地在失误之后用拍柄敲了敲球台,还被裁判提示。其实早在第一局一比二,马龙拉丢了一个半高,他就已经轻微作势要拿板敲球台了——他的身体语言整场都在表达着对自己的不满。当天袁励岑状态不错,进攻非常有效,以擅长开局著称的马龙,少见地以0-2落后。

但把马龙和其他顶尖高手区别开的,正是他绝处逢生的能力。第三局开始,他的发球做出了调整,换成低抛,旋转降低,让对手借不到点拧不出质量;对手不能从容地拧拉上手之后,再从台内两边摆短中寻找机会。避开对手锋芒,用变化打乱局势,再从中寻找机会。相比之下,袁励岑特长环节被马龙的调整限制之后,就不太拿得出有效的应对手段。毕竟,袁励岑2000年出生,而马龙在他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打直通比赛了。

从某个角度上说,马龙的职业生涯是从直通比赛开始的。很多乒乓球迷是通过“直通不来梅”第一次见到马龙的。当时只有18岁的他带着扭伤的脚踝战胜了队里的头名马琳,接着又与师哥侯英超以及鼎盛时期的王励勤一帮大哥们激烈厮杀。虽然没能直通成功,但马龙最后也进入了不来梅的团体赛阵容,成为世界冠军。中国队在2003年丢掉世锦赛男单冠军,2004年丢掉奥运会男单冠军,事后人们反思,接连丢冠或许源自于那几年队内结构过于稳定以及内部竞争不太激烈。于是为了鼓励队内竞争,从2006年开始组织了直通赛——比赛的胜者可以直接拿到世锦赛名额。相比之前的队内比赛,“直通不来梅”组织得相当正式,CCTV5全程转播一号球台的比赛,而其他球台网络直播,这在当时尚属首次。

转眼间17年过去,马龙仍然奋斗在直通的赛场上。当年他是挑战老大哥的毛头小子,而现如今,角色做了对调。但客观地说,现在的情况和十几年多少有些不同:现如今的年轻人,并没有展现出马龙他们当年的冲击力。这其中的原因是综合的:一方面来说,当年的马龙所处的,是乒坛整体技术飞速上升的时期。更年轻的选手们有着足够的后发优势,他们的技术更先进,能让他们在前辈们不能进攻的地方高效组织攻势;而现如今,乒坛整体技术趋于饱和,年轻人技术的先进程度并不足以抵消前辈的厚度优势。另一方面,在现如今乒坛技术大规模趋同而且普及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年轻男选手都是横板两面反胶,打法相同特长类似,他们对马龙,远没有马龙对他们适应。于是有些时候就显得中国队后续乏力:相比于欧洲和日本的年轻人,中国的年轻选手需要突破中国队更加厚实的中生代,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家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对于马龙来说,只要他还能和队里的年轻人竞争,他就不会轻易地离开球台。

在过去的几年中,大部分时间里马龙都没有主管教练。他全部的训练计划、作息恢复,都是由自己安排。没有专属的教练当然算不上利好,但教练能给与马龙的帮助已经非常有限:作为男子乒坛上前无古人的双圈大满贯获得者,即便是中国队的教练组也不太给得出多少实质性的建议。另一方面,马龙以极度自律著称,同时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些年对自己技战术的调整仍然非常到位。

马龙在里约周期的风格简洁高效,消耗也大。大量使用正手对移动能力的要求高,保护正手也需要很强的体能和移动能力。这种严密的技术风格,对精力的要求也极高。到了东京周期,他前几板不再像之前那么追求极限,但阅读比赛的能力则进一步升级。比赛中,他更多利用相持变化,经验判断面去面对越来越年轻的球员。现在,他比之前更加近台,更侧重组合衔接,这让他降低频繁大范围跑动的所带来的消耗,也是对自己的判断愈发自信的证明。他现在的风格需要深刻的理解比赛。虽然看起来相持的板数变多了,却好像总比对手更早知道要打到哪,经常早早的挪过去等着。作为一个已经34岁的老将,他现在更多的将变化和手感融入比赛,而不是刻意而为之——对梁靖崑比赛的最后一分是个明证。2023年一月份,马龙的“散养阶段”终于进入尾声。国家队公布了新的国乒教练组,马龙选择了崔庆磊,再次有了主管教练。他和崔庆磊原本在国家队就是长期室友,之前马龙没有主管教练的时期,自己制定的训练计划,很多也都是崔庆磊陪着执行的。熟悉的战友回到身边,这对于马龙的每日训练比赛未必会带来很大变化。但对于处在运动生涯末期的马龙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陪伴和支持。

谈到未来,马龙说不想想那么远:“还是一天一天过吧,离德班还有几个月时间,这中间还有其他比赛,也有世乒赛前的训练,每一步都很重要,所以着眼现在吧。”

不知道马龙现在还记不记得当初参加直通不来梅比赛时候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还不想给自己的国家队生涯画上句号。

——全文完——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