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孤傲不亚武圣关羽,身边竟然有五个朋友?其中一人要了他的命

雨是天空的泪雨是
说到魏延情商低,就得先说说魏延的出身。魏延是原荆州南阳郡人,当年曹操打败袁绍之后,袁绍账下刘备投奔刘表,刘表让刘备去南阳郡,魏延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和刘备结缘。
史书虽然没有说魏延的年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人家肯定比诸葛亮小,而且小了10岁左右。公元206年,46岁的刘备遇上了26岁的诸葛亮,而魏延这个时候16岁。而公元212年,刘备和刘璋开战,当年刘备53岁,23岁的部曲魏延开始出现在史书中,在三国时代开始崭露头角。
何谓部曲?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新莽末农民大起义中,地方豪强曾以军事编制部勒所属的宗族、宾客、子弟等,组成武装力量。宾客的部曲化,在中国历史上这是首次出现。东汉时豪强地主的私人武装尚未采取常设的公开的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也就是说,魏延在南阳郡的时候,只是个南阳当地的小兵,到了刘备入川才成了部曲,一直以刘备的私兵而存在并提拔。而我们知道,刘备就是个待人宽厚的老好人,给年轻的魏延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没准刘备曾向孙权劝吕蒙学一样让魏延学兵法。不过,也难怪魏延的情商低,人家不是荆州文士,就是个私兵头领,粗人一个。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到西川之战时,作为部曲的魏延已经是个小领导了。而魏延打仗不按章法,西川之战,汉中之战,魏延专门搞偷袭,以闪击战游击战方式偷袭对方粮道,骚扰敌方。
汉中之战结束后,61岁的刘备晋位汉中王,正当大家以为刘备会让55岁张飞守汉中时,刘备让31岁的少年英才牙门将军魏延守汉中。理由很简单,张飞和魏延都是臭脾气,张飞和同僚关系不错,但经常喝酒误事,打骂士兵,而魏延是底层部曲出身,和同僚关系相处很糟糕,但是对底层士兵却很好(这点和孤傲的武圣关羽颇为相似),曾经学战国的吴起为士兵吸脓疮,也没有啥喝断片的时候。而且张飞搞砸了刘备很多事情,魏延却从来没有。而且汉中的人口已经被曹操挪走了绝大部分,汉中是苦寒之地,魏延人缘差,在那里正好可以免于和同僚搞政治斗争,有利于后方团结。
可以说,魏延能在三国时代,各个阵营内斗不断的过程中没有死去,是因为刘备、诸葛亮和法正的庇护。魏延也确实给力,守卫汉中8年汉中没啥事,哪怕在蜀汉政权最危难的时刻也是不离不弃。那会东吴妄图拿下西川,曹魏又对汉中进行试探性打击,蛮人在孙权的策动下又向北进攻蜀汉。而蜀汉政权挺过了这段最危险的时期,因为赵云堵住了东吴,粉碎了东吴妄图拿下西川的企图,诸葛亮也轻松平定蛮人叛乱,而汉中在魏延手里依旧岿然不动。
后来,在公元228年北伐。魏延和诸葛亮手下的荆州文士又开始打嘴仗了。和杨仪的关系已经呈白热化不过,有三个因素让魏延活了下来。第一,魏延忠心耿耿,在士兵中颇有声望,杀了会让蜀汉将士寒心。第二,诸葛亮北伐需要魏延。第三,马谡是个老好人,和魏延杨仪的关系都比较好,魏延能做先锋,凉州刺史都是马谡的力挺。
虽然诸葛亮没有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是魏延对诸葛亮的用兵打仗亦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丞相每次都能迅速撤走,每次都打得曹魏关中兵团,陇右兵团和中原兵团三大骑兵兵团团团乱转。刚刚咱们介绍了魏延的第一个好朋友马谡,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的时候,魏延没有反对,显然和马谡关系好,街亭要塞十分重要。诸葛亮同时让高翔在马谡西北边,魏延在马谡东南边,三边相互照应,也就是说,魏延的第二个好朋友是高翔。因为魏延和别人关系差,和高翔还不错,不然不会派高翔去。
魏延的第三、第四个好朋友是吴毅吴班,公元229年,诸葛亮夺下武都阴平后,曹魏发动四路伐蜀,诸葛亮让吴毅辅佐魏延出比子午道还要恶劣的阴平道,穿过羌人的地界突然出现曹魏陇右兵团身后的阳溪,一场阳溪之战让陇右兵团丢了大量的粮食,无力南进。要知道当时陕西甘肃地区是夏季多雨,曹真的关中兵团用了一个月都没有走出子午道,而魏延居然能带军队穿越大雨滂沱的阴平道,可见魏延穿子午谷从执行层面是没有问题的。诸葛亮在231年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派高翔,吴班抵挡司马懿的关中兵团,魏延带精锐骑兵突然出现在司马懿身后,关中兵团死伤三四万。而且史书里,吴毅吴班都是中原人,为人豪爽。
那么,魏延的第五个好朋友是谁呢?
从诸葛亮北伐的短板来看,除了粮食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数量庞大且训练有素的骑兵。而姜维原来在天水是做曹魏陇右兵团的文职人员,其实不太懂骑兵,蜀汉政权里懂骑兵的张飞、马超、赵云相继死去,吴毅吴班擅长的是步兵,唯一懂骑兵的就只有马岱了。在北伐的过程中,魏延也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可能经常向马岱请教。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方向是陇右,所以马岱的主要任务是在汉中训练骑兵。而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不敢出战,看马岱和魏延关系好,就让马岱随魏延进入关中平原作战,用骑兵将陇右兵团的骑兵对关中的增援死死挡住。
不过,随着诸葛亮生命大限到了,魏延的生命大限也到了。诸葛亮是自然死亡,魏延是墙倒众人推。
诸葛亮本来想让马谡做接班人,这样他就不用在杨仪和魏延两个刺头之间调停了,但是马谡自己作死失街亭丢弃士兵,被诸葛亮挥泪斩杀。整个荆州派都要魏延死,高翔人言微轻,王平估计对魏延也意见很大,吴毅吴班是东州派不方便介入。而诸葛亮连年北伐,汉中的兵权早就不在魏延手上了。至于马岱,本来对魏延挺要好,但是魏延的作风太大胆,和马岱的意见完全相反,孔子有言,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说,朋友间交往太过频繁,就会遭到疏远。没准马岱表面不露声色,其实忍魏延很久了。所以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之后,在背后偷袭砍了魏延。只叹魏延生命最后一瞬间,回首一看,杀死我的竟然是你。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