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别在敷衍丶llcc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初次见到萧敬腾,是在上海近郊影棚一个诺大的红色房子中。12年前那个从《超级星光大道》一夜成名的大男孩,如今正以“原创捕手”的身份坐在《这!就是原创》后台的化妆间,等待着新一期节目的录制。身后的屏幕传来年轻的选手们在舞台上试音的图像和声音,相似的场景中角色的转换让人有一种时空重叠的错觉,更让人感叹于萧敬腾的成长蜕变与原创路上十年如一日的“少年心气”。

“创作是我的第二种语言”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深情,狂野,流行,摇滚,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我。创作是我的第二种语言,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歌。”正如萧敬腾在《这!就是原创》宣传片中所说的那样,创作已然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17岁那年,萧敬腾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海芋恋》,并始终在以稳定的速率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在他看来,创作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年少时学习音乐,并没有谁在要求我创作。音乐的本身就是创作,所以当我学了音乐之后,在有能力创作的第一瞬间便开始写歌,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当一个歌手从舞台的聚光灯下走出来,真实地坐在你面前谈论起他的音乐,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动听的旋律背后是一个怎样强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2016年,萧敬腾以狮子合唱团主唱的身份再次登上舞台,似乎爆发出了另一个小宇宙。但在他眼中,原创力是一种表达欲,是不以风格为界限的。“就像摇滚乐并不一定代表叛逆,因为任何音乐类型都可以叛逆,包括现在所谓的流行市场,那是人的性格与气质,跟音乐属性无关。很多人给音乐贴上了标签,这是非常错误的概念。我之所以做摇滚乐,也是希望能正向地引导大家,不要去误解所谓的某些音乐类型。比如说蓝调一定是忧郁的吗?它只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用蓝调的口吻诉说心情。摇滚也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呈现一种状态、表达一种立场和诉求而形成的音乐类型。任何一种音乐,都会有很多种表情。”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而冲破风格界限,通过跨界与碰撞,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寻找相同的原创精神与人文脉络,也是萧敬腾此次化身《这!就是原创》“原创捕手”的新使命。采访当天,现代折纸艺术家刘通与萧敬腾、陈粒、王嘉尔三位“原创捕手”共同现身现场,以古老的折纸艺术将一张空无一物的纸张翻转折叠,一只极具未来感的“灵魂兽”跃然眼前。无论是折纸还是音乐,原创力都是解构与再造重生的精神内核,让来自不同时代的审美都可以在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延续自己的文化基因。

将创作视为习惯的萧敬腾善于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捕获灵感,用手机记录下一些片断、旋律与歌词。“沉迷工作”的他喜欢在旅途中的“真空状态”下思考与创作。“在车上与飞机上的时光常常会触发我的灵感,独立而安静的空间或者是比较平静的状态更容易让我找到创作的感觉。即便身旁有很多人,但大家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这便是最佳的状态。”

与世界温暖相拥

“或许不丹就是世界的一个隐喻吧,这个国度与这些城市,正在告诉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情感的拥抱。”2014年,萧敬腾出版了自己的不丹行走集《萧敬腾:片刻/永恒》,这段旅途更像是一场与自我意识的交谈。在这片遗世独立的净土之上,萧敬腾偶遇了长途跋涉于山谷间却不喊苦的放牧人,邂逅了长留此地再也不愿离开的欧洲人;他与当地的朋友席地而坐,注视着老人手中的转经筒回归内心的平静;在五色经幡下双手合十祝祷冥思;在市井小巷中与孩童嬉戏,追逐久违的天真无虑……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萧敬腾在书中记录下这样的文字:“在我的想象中,不丹一直是一个与和平、快乐划上等号的国度,当然,我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幸运地站在这片土地上,看着飘扬在蔚蓝晴空的旗帜,同时聆听来自古老文明的祝福与笑意。对我来说,抵达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祝福的事情了;在这趟旅途之中,我可以持续感受到来自当地人民的善意,他们邀请我一起玩耍,陪着我微笑入镜,而他们也分享了来自天地万物与大自然的智慧——空气中的甜味、没有负担的细雨以及山间飘荡的雾气,都像一幅流动而共生共存的生命画像。”不丹之旅让他似乎拥有了全新的感知方式,开始学会去了解每一件事的本质,而非表面的意义,更学会了满足,懂得了简单的真正含义。

聊起这次不丹之旅,萧敬腾对廷布的传统集市念念不忘:“那里很像一个社交场所,处处是满足和乐趣。”照片中的他举着一个比脸大两倍的南瓜,定格满面笑意。“延布的假日市集,满地的蔬菜、香料、谷粮。小孩就睡在小贩父母的脚边,醒时便开始体验人生的第一课。”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在萧敬腾看来,无论身处哪个国度,哪座城市,当地的人带给他的感觉永远是最重要的。年少时的萧敬腾渴望到美国学习音乐,身为Mr.BIG(美国80年代重金属乐队)的“狂热粉丝”,萧敬腾对他们的每场演唱会录影如数家珍,而散发着艺术与自由气质的旧金山一度成为他年少时的“精神领地”。正如萧敬腾所说,每座城市的摇滚乐迷都会有地域性的特色与气场,从那场旧金山演唱会的乐迷身上,萧敬腾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感觉。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当你去到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只有感觉到放松、没有压力,才能够真正享受这个地方。”萧敬腾说道。去年3月初,萧敬腾受香奈儿品牌之邀前往巴黎参加服装秀,不仅到可可公寓作客,感受了一番“全巴黎最好坐的沙发”,更是寻遍当地美食,到处逛街购物。即便是在工作中旅行,萧敬腾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在路上”的节奏。他坦言:“在旅行中无论花多少心思做功课,你都很难透彻地了解一座城市。如果只是要感受城市的街道、建筑、文化、历史、人文、美食,其实几个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就很够了,而且还能兼顾工作,非常充实。”法国之旅更是改变了萧敬腾对法国人“傲慢”的固有印象:“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很好,但是来到这里,我不再害怕讲英文。因为无论你的英文讲得怎样,当地人都会很有耐心地倾听,我也会讲得很开心。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全身心的放松,会很容易地表达对一种食物、对一件衣服的喜爱。”萧敬腾笑言。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不做人生的观光客

如今足迹已遍布4个大洲的萧敬腾,即将踏上去往非洲的旅程。然而在旅途中保持随性的他拒绝成为一个“打卡”的观光客。“就好比巴黎的凯旋门,就算恰好出现在眼前也不一定会去观光。并不是说我对这些地方不感兴趣,而是我对它的背景、它的历史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对我来说只需要远远看着就足矣。但当我来到西安或是北京,就会想要到兵马俑或长城一探究竟,因为我更了解它们的历史,了解它们建造的过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注重生活品质的萧敬腾喜欢在细节之处感受旅行的温度。美食无疑是萧敬腾旅行的“第一驱动力”:“法国最厉害的是它的海鲜,当地有很多的米其林餐厅,每一家都做的非常用心。日本也是如此,各国料理都非常齐全,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当味蕾得到满足,萧敬腾便开始在当地寻找各种各样的展览和秀。“这些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唱会,而是像太阳马戏团那样的表演。无论大小,无论精致与否对我来讲都无所谓。事实上,我有很多灵感都来自于我曾经看过的秀。”热爱各种球类运动的萧敬腾在美国巡演的路上还会特地询问当地有没有刚好可以看的比赛,拳击赛跟NBA是必不可少的行程。连他的经纪人都在采访时笑称:“我们一定会按照他的日程去寻找这些比赛,能看多少场就要看多少场。”在刚刚结束的日本之旅中,他在短短3天时间就逛遍了包括颜真卿书法展在内的3个展览,“虽然很赶、很累,但真的十分充实。”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萧敬腾:音乐旅途中的“灵魂捕手”

生活中的萧敬腾同样不甘于做一个“观光客”。保持热爱,保持好奇心,保持创造力,于音乐如此,于生活亦如此。有时候想要让心情度个假不一定要飞到热带的岛屿,拥有一颗“度假心”的萧敬腾将家里的顶楼改造成了一座巴厘岛风的“空中花园”,绿荫环绕之间的露天游泳池、太阳伞和躺椅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寻得片刻慵懒与宁静。与他共同生活在这座房子里的,还有6只狗和4只猫咪。这些小动物曾经流浪街头,甚至生病、残疾。萧敬腾曾说,遇到它们是一种缘分,对小动物而言,人类是它们的全部,因为它们会用自己的一生来陪伴你。每每聊到这些特殊的“家人”,萧敬腾总是十分动容。两年前爱犬“咖啡”意外走失,萧敬腾冒着高温经历了32小时的“地毯式搜索”寻遍南港公园方才找到。在他收养的每一只宠物背后,都是一段柔软的故事。在采访中,萧敬腾坦言如果有机会,也希望能够带着自己的爱宠一起旅行,分享更广阔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