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地不过十里,到后来的中兴之王,姒少康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莫丿離怀萍
夏启死后,夏朝的王位便传给了他的儿子太康。可是太康整日沉迷于游乐打猎,以至于误国误民被有穷国国君羿赶下了王位。关于这段历史史称“太康失国”,太康被赶下台后,羿便成了夏朝实质上的掌权者。因为夏朝时的最高统治者称后,因而羿又称后羿。
后羿起初并没有称王,而是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做了夏的新后。到了仲康的儿子相即位后,后羿才驱逐了相自立。后来寒浞又将后羿杀死,建立了寒国。寒浞建立寒国后,便开始谋划着灭夏了。因为当时寒国控制的不过夏朝的半壁江山,另一半还在夏后相的手里。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寒浞便在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的协助下进攻夏后相了。起初势均力敌,但后来夏后相还是被寒浞攻灭,夏后氏的族人也被寒浞赶尽杀绝。然而就在夏后氏的族人惨遭灭门之灾时,夏后相正怀有身孕的妃子后缗却逃得了一命。
后缗从城墙下的水洞逃出,一路逃回了自己的娘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在有仍,后缗产下了夏后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未出生就成了孤儿,然而物极必反,国破家亡又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这似乎就是一个人命运的下限了。
少康在有仍长大,后来还做了那里的牧正(管理畜牧的官职)。这个夏后氏的遗腹子很聪明,从小就很刻苦。他的母亲在他刚懂人事的时候就开始跟他讲,他的祖辈失国以及父辈亡国的惨痛经过。并叮嘱他一定要雪前耻,复兴夏朝。所以,复国夺回天下很早便根植在了少康幼小的心里。
寒浞虽然打败了夏后相,取得了夏朝另一半的控制区。但是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他相信夏后氏的族人肯定还有活口。所以,寒浞并没有放弃寻找。后来少康的事儿还是被寒浞查了出来,于是他派长子寒浇前去有仍搜捕少康。
幸好少康跑得快,后来逃跑到了有虞这个地方。在有虞,国君虞思任命少康担任了庖正(管理饮食的官职)一职,并且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少康在有虞不仅性命得到了保证,还有官做而且还有了封地和士兵。虽然刚开始少康的封地不过方圆十里,士兵只有五百人。但这足以让少康踏出了复国的第一步。
虞思给少康良田,而且还把纶城这个地方封给了他。有了封地便有了根据地,有了士兵便有了武装力量。地小可以慢慢的开辟,士兵少也可以慢慢的招募。复国对于当时的少康来说不是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纶城为根据地,少康开始了他的复国大计。
历史对少康的复国并没有作过多的描述,不过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惊心动魄曲曲折折。试想少康即使有了整个有虞国的封地,又怎能和拥有整个夏朝的寒浞相比肩?少康和寒浞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少康并没有硬碰硬而是采取了诸多诡诈战术。
少康先是联合夏朝的旧臣伯靡,集合斟灌、斟鄩氏残存的族人组建起了一支复国军。然后又通过安插间谍的手段,将女艾安插到了寒浞长子寒浇的身边。最后通过谍战手段砍掉了寒浞的左膀右臂,即他的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
打败了寒浇和寒戏后,最后的目标便是寒浞了。时年已经八十的寒浞,最后只能束手就擒。就这样少康消灭了寒浞得以复国,然而少康的胜利并非轻而易举的。以弱胜强,若不是处心积虑,若不是曲曲折折想方设法的使用诡诈之术,只是单纯的靠军事战争恐怕少康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胜。
少康消灭寒浞复国后,便建都在了纶城。历经艰难万险,少康终于完成了复国重建了夏朝。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期间又经过了一百多年。夏朝在太康的治理下再度进入了强盛,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历史对少康治理下的中兴局面称之为“少康中兴”。
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很推崇少康,他认为少康是比汉高祖刘邦更优秀的帝王。不过仔细说起来也是,少康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治而盛的君王。
夏朝的王族为夏后氏、姒姓,因而少康又称姒少康或者杜康。中国酿酒的祖师爷叫杜康,《说文解字·巾部》等一些资料显示,少康就是杜康。当然也有别的史料认为,杜康是黄帝时代的人。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