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航母的双带刀护卫,泰国海军中国造F-25T型导弹护卫舰的故事

顾氏造船厂厂长297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叶的1993-1994年,军事爱好者们口口相传着一个传说:在中华造船厂有两艘新式大军舰,装着美式单管炮和垂直发射系统……彼时052型驱逐舰也就是112“哈尔滨”舰和113“青岛”舰公开了没多久,这样一则消息自然很令人兴奋。而且与长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哈尔滨”和“青岛”舰相比,要一睹那两艘“新式大军舰”却非常容易,只要花五毛钱乘坐一把上川路(庆宁寺)—定海桥轮渡,在渡轮前甲板上就能看个一清二楚(如今那个轮渡依然是网红军迷打卡地)。

庆宁寺-定海桥轮渡上拍摄的沪东-中华造船厂舾装码头
不过这种兴奋劲不久便被浇了一头冷水,因为很快就有了公开的新闻报道,那是中华造船厂为泰国海军建造的F25T“纳来颂恩”级护卫舰,闹了半天是给“外国”造的啊……
于是在那个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年代就有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我们没钱,好东西只能卖给外国人,另一种是我们憋着新护卫舰的大招,很快就会放出来……
彼时的军事爱好者虽然整体素质不低,但消息渠道很少,所以只能各种脑补。
当年在“邵坡耶”级护卫舰获得成功后,无论中方还是泰方都认定自己找到了一个颇为理想的合作伙伴。当年离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有一段时间,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形势都显得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荷包里颇有一些闲钱的泰国海军也很有雄心壮志,向西班牙阿尔德瓦罗·巴赞造船厂订购了一艘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差克里·纳吕贝特”号,从而使泰国成为第一个获得航空母舰的东亚国家(结果等到泰国海军接装航母那年,亚洲金融危机轰然而至,不过那是后话了)。

“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
正当泰国海军高层为即将拥有航母志得意满之时,他们“顺便”看了一下能为航母提供贴身护卫的主力战舰,原本踌躇满志的心情立马就凉了半截——那年泰国海军手里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作战舰艇只有两艘垂垂老矣的美制“诺克斯”级护卫舰。在那个大家都在展望“新世纪的曙光”的年代,两艘舰龄奔着五十岁去的护卫舰实在有些拿不出手,换新的那是必须,于是泰国海军再次想到了中国。

泰国海军诺克斯级护卫舰“朱莱罗克”号
而对于中方来说,053H2型护卫舰的潜力在053HT型护卫舰上已经小试牛刀,但显然,053系列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尤其是1993年,自用的053H2G型护卫舰建成下水后,中泰双方都很明白053H2型护卫舰可以衍生出2500吨级以上的作战舰只了。于是中方的报价和支付方式(泰铢结算和实物抵扣付款)再一次打动了泰国军方。

053H2G型护卫舰
在中泰双方的合计之下,基于053H2G舰体脱胎升级的F25T型护卫舰方案应运而生。由此开始,053系列护卫舰衍生出一系列用于外贸的亚型,最终成为一个不逊于MEKO系列护卫舰的大家族。
不过,由于泰国军方内部“亲华派”和“亲西方派”的派系斗争,作为对“亲西方派”的妥协,F25T型护卫舰在采购子系统方面全面倒向了西方。泰方要求在被他们命名为“纳来颂恩”级的F25T型护卫舰上安装大量西方国家的舰载设备和武器——如MK45MOD0型127毫米舰炮和MK41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如果一时不能从西方国家采购到成品,就暂时预留出空间,等买到了再装上去。
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中方答应了这一要求,因为当时中国的军工能力还无法开发出类似于MK-41这样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和区域防空导弹。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外人看到了两艘装备了美式舰炮和垂直发射系统(其实是预留的空间)的新式军舰,误以为中国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而实际上离那一天的到来,还有近十年的时间。
F25T型护卫舰全长120.5米,宽13.7米,型深6米,正常排水量超过25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2900吨,体量达到了当时世界上“主流”护卫舰的水平,采用无舷窗的全封闭舰体,每个舰员舱室内都配备有空调和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在子系统方面,泰国彼时更相信西方产品,动力包采用了柴燃联合动力,包括两台德国MTU的20V1163TB83中高速柴油机和两台美制LM2500燃气轮机,双轴双桨推进,最高航速32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发动机是外购的,但因为国内之前已经有了为“哈尔滨”和“青岛”舰安装类似型号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经验,因此安装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F25T型护卫舰的舰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大幅度采用西方产品,当然这个也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相关型号尚未成熟有关。
电子设备包括泰利斯LW-08搜索雷达,AN/SPS-64导航雷达和阿特拉斯DSQS-24D声呐。武器系统则包括一门美制127毫米Mk45Mod0型舰炮,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两座Mk32型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配套Mk46鱼雷),八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四挺12.7毫米M2HB型重机枪,唯一的中国制造舰载武器是两座双联装37毫米76A型全自动速射炮,此外还可以携带一架S-70型舰载直升机(配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

127毫米Mk45Mod0型舰炮

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发射MK46反潜鱼雷的Mk32型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
F25T型护卫舰首舰“纳来颂恩”号于1992年2月开工建造,1993年7月24日下水,1994年12月15日交付泰国海军,舷号421;二号舰“达信”号于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5月14日下水,1995年9月28日交付泰国海军,舷号422。作为中国建造的第一级配备垂直发射系统的战舰,却不是为中国海军建造的,让多少中国军迷眼红之余又扼腕叹息。

“纳来颂恩”号护卫舰

“达信”号护卫舰
话说回来,哪怕不考虑立场问题,F25T型护卫舰的舰载武器选择似乎也不尽合理:例如主炮采用MK45MOD0型127毫米舰炮完全看不出有何必要,完全可以用泰国海军已经有相当数量装备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取代,多出来的空间用来装垂发系统,可以把Mk41垂发系统从八单元增加到十六单元,那样的话就有可能携带更多的“标准”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成为起码看上去比较合格的“航母直卫”,而不像现实中那样只装备射程较近的“海麻雀”舰空导弹,自始就起不了保护航母的作用。

“纳来颂恩”级护卫舰配备的8单元MK41垂发系统
此外,美制的MK45MOD0主炮和中国制的76A型双联装37毫米舰炮的搭配怎么看怎么别扭。要么干脆Mk45型127毫米主炮搭配“密集阵”近防炮,要么“奥托-梅莱拉”76毫米主炮搭配“密集阵”近防炮。或者干脆省钱,用中国制造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主炮搭配双联装76A型37毫米机关炮,日后还能和“邵坡耶”级一样升级为79A型主炮。

“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密集阵近防炮

换装79A100毫米炮和76A37毫米炮的“邵坡耶”级护卫舰
可是泰国海军来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中西搭配。钱花了,效费比却很低,堪称把两边的优点都错过了,缺点却都凑齐了……
更为尴尬的是,由于泰方的采购经费预算做得稀烂,导致F25T型护卫舰购买子系统时第一时间付不起全款,导致垂直发射系统拖延到2013年才安装完成,而Mk45舰炮可靠性长期停留在一分钟个位数发的水平——MK45MOD0型舰炮的理论射速是每分钟20发,就算达到这个理论射速,那也堪称蜗牛。与之相对应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的双管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50~60发。
更悲催的是,等到“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抵达泰国交付入役,亚洲金融危机也正好降临了,整个东南亚经济皆受重创,堪称一片萧条,泰国虽然没有因此爆发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变乱,但财政开支是怎么说也没法继续完善他们的航母战斗群了。

服役后飞行甲板始终空空荡荡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
即使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泰国也没有恢复元气,社会动荡和政变接连不断,加上泰国军队的体制性原因,导致“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的实战能力不能说是聊胜于无吧,也可以说是约等于零。
最终在2006年,泰国海军退役了所有配套航母使用的AV-8B“鹞”II战斗机,使其彻底成为一艘直升机母舰。此后更是很少活动“家里蹲”,而“纳来颂恩”级护卫舰也不再担负为航母提供贴身护航这一自始就“超纲”的任务,被当做普通的护卫舰使用。
有意思的是,对于“纳来颂恩”级来说,可谓是“躺平一念起,瞬时天地宽”,既然不考虑为航母护航了,那么作为一艘普通护卫舰,近3000吨的舰体改装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2012年,泰国和瑞典签署了一系列采用泰铢结算和农产品付款的一揽子军事技术合作协定,包括JAS-39“鹰狮”战斗机和“爱立眼”预警机,也包括为“纳来颂恩”级进行舰载设备升级,加装的设备包括萨博公司的“海长颈鹿”AMB多任务雷达和两部“锐眼”雷达,CEROS200火控雷达,EOS500光电系统,以及9LV-Mk4战斗管理系统,以及可以与“爱立眼”预警机进行战场情报实时共享的数据链系统,还将76A速射炮更换为MSI-DSL DS30MR单管机关炮,完全不再考虑防空反导能力,只作为打击小型水面目标的舰载机关炮使用。

MSI-DSL DS30MR单管机关炮

改装成多用途护卫舰的“达信”号
经过这样一番改装,“纳来颂恩”级的任务弹性大了许多,而在泰国海军中的主要角色也变更为以海上巡逻等低强度任务为主的多任务舰只,倒也颇为适合,毕竟舰体够大。
不过与“邵坡耶”级护卫舰的交口称赞、五星好评相比,泰国海军对于“纳来颂恩”级的看法争议较大,实际上就是军方内部“亲华派”和“亲西方派”的扯皮的表现。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新世纪选择了韩国的DW3000型护卫舰,也就是“普密蓬·阿杜德”级,且不管韩国“欧巴”的建造质量如何,但泰方是大概率不会拿出购买第二艘的钱了,所以“普密蓬·阿杜德”号很可能成为孤舰……

泰国购买的韩国DW3000型护卫舰,弄不好会成为孤舰……
对于中国来说,建造“纳来颂恩”级倒是不乏积极意义,不仅为053系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机会,促进了后续的053H3型护卫舰的完善,还由此发展出了后续的F22P和C28A等型号的外贸型护卫舰,造就了一个堪称“东方MEKO”的护卫舰家族。
更重要的是,近距离“围观”泰国海军的小型航母近乎无效的低效运作能力后,中国海军也得以重新制订航空母舰的未来发展计划,抛弃了所谓“制海舰”的幻想,老老实实地走重型常规舰载机起降航母编队的“正途”。
所有努力在新世纪的前十年过去之后开花结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