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熹《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

文史作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的泉州。诗人和溥公久别重逢,正值重阳,溥公有诗为赠,诗人酬答了这首律诗。朱熹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注释: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bìn)斑。几年来一直梦中回首这令人难忘的东峰,今天重游故地却已花白了双鬓。道人:此指佛教僧人。溥公:事迹未详,当为九日山僧,朱熹故人,东峰道人当为其别号。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查看梁间的燕子,它们飞去飞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新的岁月,台上所见的旧时溪山仍然像往日一样喜迎故人。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佛家所说的“三生”毕竟是没有什么实据的,佛教所持的“万法”实则本于闲静。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万法:佛教语,通称一切事物和道理。闲:空洞、空虚,即佛家所谓寂静、寂灭。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相逢一笑之后你可能又对我的见解不满,可是,为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恰恰不在这语言之中。支郎:即支谦,又名支越,字恭明。三国时月支国僧。曾仕吴为博士,后隐居穹窿山。身细长黑瘦,博览经籍,莫不精究。这里代指溥公,交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因尊称僧人为支郎。
朱熹的主要作品有:训学斋规(节选)、观书有感(其一)、春日、观书有感(其二)、司马光好学、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水口行舟二首、劝学诗 / 偶成、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偶题三首、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百丈山记、读书要三到、南乡子·落日照楼船、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敬夫春风楼韵、训蒙绝句 唤醒、训蒙绝句 唤醒、题吴公济风泉亭、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其二、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悬崖水、困学二首 其一、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五、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四、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二、小盈道中、再和、次韵择之听话等。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