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捐给国家的5件国宝,让他几乎倾家荡产,图4是唐伯虎代表作

1 / 6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近现代著名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一生致力于艺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解放前,张伯驹恐一些国宝流落海外,于是与多方商谈购买事宜。最终以高价购得5件国宝。这让原本家境殷实的他千金散尽,耗尽家财,几乎倾家荡产。解放后,张伯驹将它们全都无偿捐给了国家。一起来欣赏下这5件价值不菲的国宝。
2 / 6 《上阳台帖》,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创作,共25字,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1937年,张伯驹在收藏人家中见到了“二希”(伯远帖、中秋帖),生恐其流落国外,于是便商议购买之事,议定以200万的价格买下“二希”及其它几件国宝。但最终由于未凑足钱财,没能将“二希”购入,只买到了包含《上阳台帖》、《孟蜀宫妓图》在内
3 / 6 《御园瑞蔬图》,清代宫廷画家蒋廷锡所绘,纵134.5、横73厘米。雍正三年秋,圆明园畦圃收获一根九枝莱菔(萝卜),雍正认为此事十分吉祥,故命蒋廷锡以绘画形式将此事予以记载。蒋廷锡以工笔设色画九根莱菔一株,红根鲜艳绿叶茂盛,另绘一九头灵芝,一簇小草随风摇曳。此幅画作用笔工细,色彩浓艳鲜丽,勾线细致圆润,融中西绘画技法于一体。图中莱菔和灵芝用西洋画法绘出,惟妙惟肖;坡石青草表现了中
4 / 6 《孟蜀宫妓图》,明朝著名文学家唐伯虎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画取材于五代西蜀后主孟昶的宫廷生活,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唐伯虎用极为工细的手法,线条细劲、流动,如春蚕吐丝。设色明丽,色彩感强。画中的人物,色彩有浓重的,也有清淡的,有大块的灰绿色,也有上下衣裙斑斓艳丽的,变化丰富,具有极佳的
5 / 6 《游春图》,隋朝画家展子虔唯一传世的绘画作品,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画家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此国宝原也为清宫藏品,溥仪带出宫后,流落到了民间。张伯驹以 200两黄金的价格购入。当时,对张伯驹来说200两黄金已根本拿不出来,他无奈卖掉了宅院和夫人的首饰,才勉强付了首付(后又多次补付),拿回了《
6 / 6 《平复帖》,晋代陆机书法作品,共9行84字,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此帖因第二句为“恐难平复”,故被宋徽宗称为《平复帖》,现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此国宝原为清宫藏品,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欣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恭王府开价是20万,后来因为要筹集丧葬费用急用,经多方磋商,最终由张伯驹以4万元购得。
说说你的看法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