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踏遍大街小巷,这位意大利摄影师用镜头记录80年代中国风貌

听说春风里抗抗
日前,由千渡长江美术馆主办、千渡地产协办的《初识中国》纪实摄影展在千渡长江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安德烈·卡瓦祖蒂拍摄的近145幅黑白照片,真实记录了80年代中国的风貌。
安德烈·卡瓦祖蒂(Andrea Cavazzuti)1959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中国人亲切地称他为“老安”。1981 年,他来到中国短期进修,次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并留在中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如今,老安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 40 年。
△安德烈·卡瓦祖蒂
老安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摄影生涯,他是如今被视为欧洲摄影开拓性项目的《意大利之行》(1982)展览中最年轻的参展者。
△青年“老安”
90年代后,他投身视频影像,作品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
△老安拍摄的纪录片《孩童》
1982年,安德烈拿到奖学金来到上海复旦大学进修。在留学的两年里,他整天到处玩和拍照,苏州、绍兴、成都、昆明、海南岛等城市都在他的相机里留下了痕迹,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这片土地。
三十多年间,老安记录下了中国的“黄金时代”。人们可以从照片中直观地看到1980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安德烈·卡瓦祖蒂深深怀念的中国人文年代。
有人说,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色地带。这句话运用到《初识中国》摄影展上,得到了完美诠释。与其他摄影展多彩的讲述方式不同,这里是黑与白与灰最纯粹的演绎。
△《初识中国》展览开幕现场
《初识中国》摄影展展出八十年代上半叶老安最初接触中国的四年间(1981-1984)拍摄的近145幅黑白照片。其中大量摄影作品以表现中国城市的市民生活为主,流露出浓厚的社会氛围和小市民情趣。不仅艺术地呈现了80年代中国特有的小饭馆、三轮车等标志性文化,而且对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具有相当深度的文化意义。更难得的是,他的作品从当时仍处于物质贫瘠的中国社会当中,发掘出了人们普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十多年的时光与历程,一个外国人踏遍中国的大街小巷,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带着那个时代的记忆与思索,凝结为一道道洞穿中国八十年代思想的光芒。让观众得以在黑白摄影里,回溯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与时代更迭,捕捉和展望新的时代精神。
老安摄影作品
第一门市部
上海,1982
肖像馆
上海,1982
选家具
上海,1982
摆饰
成都,1983
模特
上海,1983
装置:混合材料
上海,1983
海鸥
上海,1982
打招呼
昆明,1982
天涯海角
海南三亚,1982
装置:平衡
上海,1983
装置:花盆、自行车
昆明,1982
小塔
南京,1981
水塔
南京,1981
布景:动物、棕榈树
重庆,1982
看底片
上海,1983
双镜头
江苏扬州,1981
双镜头
杭州,1982
旅游
海南三亚,1982
照相
桂林,1982
选好人民代表
南京,1981
2000
昆明,1982
白警察
上海,1982
恋人
江苏扬州,1981
恋人
上海,1982
健身
上海,1984
街景、干部
上海,1983
鬼节
南京大学,1982
少女
南京,1981
少女
青岛,1981
复旦大学
上海,1982
神话
厦门,1984
街景IV
昆明,1982
茶馆
上海,1983
少女
福建泉州,1984
哥们儿
杭州,1982
和尚
江西庐山,1983
错位
江西庐山,1983
罗汉
成都,1982
母女
苏州,1982
残缺美
海南海口,1982
舞台
北京,1981
球场
桂林,1982
白领
海南海口,1982
迪斯科
辽宁大连,1983
放炮
上海,1984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