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大明塔:我国第一大塔、第三高塔

热闻聚点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辽中京遗址内。原名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分析认为大明系谐音误读),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县天义镇20多公里。历史上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为大明塔。
大明塔塔高80.22米,高度上该塔仅次于陕西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定县的料敌塔,为全国第三高塔,但其体积为全国第一。该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遥,亦可用肉眼望见。清代乾隆皇帝曾作诗描写此塔:“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其建筑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仰望古塔,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体高八十点二二米,基座直径三十六米,为现存辽塔之最。关于大明塔的建筑年代,至今尚无明确资料。但根据元一统志记载,推测其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另外,考古学家分析也认为大明塔应为辽代所建。1982年维修期间,从塔上发现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据此推断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
大明塔造型秀美,威严厚重,更显建筑技艺精湛,雕工出类拔萃,为历代古塔之最,堪称罕见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塔身第一层大檐下高近十一米,每面均雕刻有细致入微、形象传神的菩萨坐像浮雕。每位菩萨左右各配置有两个肋侍,上端有一对飞天,每面左棱上象是一个二截塔的造型,上截刻有本面菩萨说法地名,下截刻有本面菩萨的法名。如:正北面左棱塔上截刻“曲女城边说法塔”,下截刻“金刚手菩萨”,皆为汉文。大檐仿木结构,二层以上为密檐。塔顶基部高7.16米,铜顶高2.88米。
大明塔由于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特别是经历了元代时期的七级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波及,造成塔顶倾斜,风铎、铜鉴大部坠落。 为了保护这珍贵的建筑,1981年国家投资五十多万元进行全面维修。施工三年,于1984年8月全部竣工。维修后不仅将残损部位全部修好,而且更换了原铜顶,新挂风铎一千多个,铜鉴四十个。千年古塔焕然一新,又恢复了原来的雄姿。每年在此举办的大明庙会吸引着内蒙古和辽宁、河北、北京、黑龙江等省市客商、游客10余万人。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