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形势的改变者,百年电子战回眸之电子战的质变

军武青灯阁丶小鹿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这段时间的电子战的技术,水平,还是思想都发生着质的转变。发生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导弹技术,雷达技术迅猛发展,电子战领域相关技术发展尤其突出,甚至逐渐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越南,中东等地区直接摧毁式的电子战的装备被逐渐应用,更加新型的干扰电子吊舱也应运而生。
F-4“鬼怪”战斗机
1964年,美国挑起战争,轰炸越南北方。战争永远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最快方式,1965年7月24日,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战斗机美军F-4C“鬼怪”式战斗机被首次参战,装备有“扇歌”的S75M(萨姆-2)地空导弹,击毁一架,击伤3架,萨姆-2地空导弹首次参战战果丰硕。美军不得已只能采取低空侵入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虽然避开了萨姆-2导弹,但是却进入了高射炮的射程,美军战机的损失数量直线上升。
萨姆-2导弹
更令美军头疼的是美军对萨姆-2导弹系统知之甚少,这样就没有相应对的措施,于是美军先后派出RB-66,EC-121,EF-10B等飞机以及无人机探查,同时根据战斗分析,历时几个月终于搞清萨姆-2导弹系统的性能。同时也发现了萨姆-2导弹的缺陷,一导弹发射后需要6秒左右的时间雷达才能发挥制导作用,二导弹对地面的指令反应速度缓慢。针对萨姆-2导弹这些缺陷美军立刻展开了有针对性的部署,采用了4种方式来同萨姆-2进行对战,一种常规方法,三中电子战的方法,电子战正式拉开质变的大幕。常规的方法就是利用萨姆-2的缺陷,利用时间差来规避飞行,第二种方法装备受跟踪以后自动给飞行员报警的雷达告警接收机。
第三种美军在QRC-160电子干扰吊舱的基础上紧急改进为QRC-160A-1电子干扰吊舱,但是刚开始飞行员,对这些从没见过的玩意一点也不感冒,认为这东西会影响战机的机动性,并且会影响挂载炸弹的数量,因此在刚开始的段时间,QRC-160A-1电子干扰吊舱一直在仓库里“吃灰”。直到1966年的7 8月份,美军战机损失达到了巅峰,仅仅两个月就损失了27架F105战斗轰炸机,超过17名飞行员阵亡或者被俘。美军的飞行员指挥官,终于忍不住,开始使用在仓库“吃灰”的电子干扰吊舱,1966年9月355联队开始挂载QRC-160A-1电子吊舱并采用规定的电子编队飞行。
QRC-160电子干扰吊舱
事实证明这些电子吊舱效果显著,在轰炸越南原溪的储油区这样高危险的作战任务时,越南的萨姆-2导弹只攻击没有装载电子吊舱的战机,而装载电子干扰吊舱的战机,越南的导弹就像看不见一样,丝毫没有攻击的迹象。(此时电子吊舱数量有限,因而并不是每架战机都装备)结果这个消息在部队中不胫而走,飞行员纷纷要求安装电子干扰吊舱,以增加安全性。在未使用电子干扰吊舱钱前6个月内美军损失了72架F-105,在使用后的6个月内,即使越军的防空火力不断加强,美军也只损失23架F-105战机。1965年越军平均每10发“萨姆”-2导弹一架美军战机,到了1966年底,导弹的数量激增到70枚,相差了7倍。最后一种方式,美军研制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电子战武器---AGM-4“百舌鸟”反雷达系统,它能够自动寻找目标,一旦发现“萨姆”-2导弹系统中的“扇歌”雷达的信号,立马寻着雷达的信号进行摧毁。
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硬摧毁”战术的使用给予了越军以灾难性的打击,可以说“硬摧毁”性电子武器的使用突破此前以往电子战的概念,结束了仅限于电子侦查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传统“软杀伤”,开创了实体摧毁的先河,使电子战的概念发生了一个质变。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