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

见实科技湘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导读:由和祐医院举办的"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于2022年12月24日-25日以线形式成功召开。本文结合会议形式和内容,分为主论坛、专病分论坛、物理/生物部分、质子重离子部分四个篇章为您呈现大会盛况。

第一部分——主论坛

为提升肿瘤诊疗水平,促进肿瘤领域的前沿信息交流,推动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由和祐医院举办的"第一届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暨第一届和祐粒子放射治疗高峰论坛”于2022年12月24日-25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大会特邀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Nancy Lee教授与和祐医院陆嘉德教授担任主席,中国科学院柴之芳院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佳文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工程院赵振堂院士共同担任名誉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戴建荣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献书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姜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孔琳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邱晓光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张红雁教授共同担任各分会场主席,共计近200位众多领域内专家共同围绕放射治疗展开交流探讨。

开幕式

大会伊始,和祐医院肿瘤中心兼质子重离子中心主任陆嘉德教授进行欢迎致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精准放疗技术已经成为目前肿瘤放射治疗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尖端的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获得了广泛应用。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继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成功的临床实践之后,全国各地多个质子重离子中心已经开展或完成了注册临床试验,尤其值得骄傲的是中科院质子单位研究所和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的国产重离子和质子治疗设备的研发大获成功。目前国产质子重离子设备已经通过了临床注册试验并投入了临床应用。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特别是免疫治疗正逐渐使放射治疗这一物理治疗手段成为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精准,融合,共享,祐护健康的主旨,今天在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最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放射治疗大会。衷心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广大国内外放射治疗的同行提供高效的合作平台。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Nancy Lee教授进行大会主席致辞,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肿瘤影像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产生了很多新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组织剂量,尽最大可能保护周围组织。粒子放疗扩大了肿瘤治疗的适应证,使有心脏、肝功能损害或年迈不适合手术的肿瘤患者有接受治疗的可能。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大家可以共同助力放疗科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柴之芳院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佳文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工程院赵振堂院士分别进行名誉主席致辞。柴之芳院士首先对本次大湾区国际放射治疗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该会议在放射治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助力实现放射医学“准、稳、狠”的三字真经。放射医学对团队、设备、剂量、生物效应要求高,归根结底是疗效更好,能够使放射医学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夏佳文院士表示,运用质子或重离子射线治疗肿瘤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一种尖端放疗技术,其实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拥有这种放疗设备。与既往采用光子线、电子线等普通放疗技术不同,应用质子或重离子射线治疗肿瘤,精准度更高,疗程更短,在取得更好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就是毒副作用更小。相信未来的医学发展与工科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加快速突破健康领域的困难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深化开展医工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聚焦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助力解决新的科学问题,发展新理念,建立新技术。

于金明院士表示,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以立体定向放疗和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为代表的精准放疗技术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的基础和转化研究成果也使肿瘤放疗逐渐走向了精准。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有多家医院开展了临床研究和治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在当地使用到最尖端的放疗技术。今天国内外放射治疗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线上齐聚一堂,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以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赵振堂院士表示,本世纪以来,肿瘤精确放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全球临床和学术界的重视。粒子治疗技术也在全球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我国多台粒子治疗装置进入调试或临床试验阶段,中国首台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进入临床使用的稳步发展阶段。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顶尖专家,为我们搭建了跨学科、跨部门、跨系统的学术交流及分享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充分交流,能够推动国内粒子放疗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全国粒子治疗的合作发展,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郭小毛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致辞,精准放疗是癌症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以速锋刀、质子刀、重离子等为代表的精准放疗技术,可以为癌症患者实施根治性放疗和辅助治疗。癌症治疗不应以单纯治疗为目的,也要充分考虑对患者回归社会的影响,尽量避免损害脏器和身体形态。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高质量癌症疗法,放射治疗的追求是尽量减少对癌细胞周围正常细胞的照射剂量,将照射剂量集中于目标病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害。期待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大家可以对放射治疗获得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预祝大会的圆满成功。

第一环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红志教授和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教授担任主持,首先由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带来精彩讲课,于金明院士是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为我国肿瘤精确放疗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于院士此次分享了《精准放疗新实践》有关内容。肿瘤治疗的昨天是联合,今天是精准,明天是精准联合。质子放疗的优势已经无需质疑,特别是新一代的笔型束扫描照射技术,以及Flash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机体免疫产生刺激作用。质子能更有效减少肺和心脏V5和V10,保护淋巴结和淋巴细胞提高免疫。SBRT较常规放疗可更好保护淋巴细胞。免疫联合放疗的疗效比免疫联合化疗的增效比可以提高五倍。放疗导致了抗原释放,重塑微环境及受照射和远隔肿瘤的TME。iRT改变了III期非小肺癌治疗策略,可延长mNSCLC生存。放射免疫与分子影像及人工智能平台比肩MDACC放疗科现有的科研条件,分子基因引导私人定制的精准智疗。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Ahmed Mansoor教授紧接着进行大会发言。Ahmed Mansoor教授同时也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和辐射研究计划(RRP)主任,他为大家分享《The importance of Dose-Fractionation in Immunology-Radiation Oncology》。放疗可以影响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提供稳健肿瘤抗原的来源;诱导细胞因子,有助于改变免疫浸润的特征和功能。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基质和血管生成区室。更重要的是放射治疗后存活的肿瘤细胞对免疫介导的杀伤更敏感。目前需要更多的临床前研究来确定辐射剂量分数对TME免疫浸润区室和正常免疫细胞的影响。CPI以及其他免疫治疗(mRNA疫苗)需要在几个疾病部位联合RT进行机制研究。我们正在Moonshot-IOTN免疫治疗和放疗工作组内积极讨论和解决这些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金晶教授和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周光明教授针对本环节分享内容进行讨论。

第二环节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蒋国梁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晓延教授担任主持,日本QST医院(原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医院)Tsuji Hirohiko教授进行发言,Tsuji Hirohiko教授是QST医院国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兼副院长,擅长放射线专科,曾获“2013年日本放射线肿瘤学会特别功劳奖”,他针对《Experiences of CIRT in Japan》展开精彩报告。在各种类型的离子种类中,碳离子由于其RBE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生物物理剂量分布方面被认为是“最佳平衡颗粒”。与质子束相比,碳离子束具有较多临床受益,由于散射和范围波动较小,剂量分布更尖锐;抗光子肿瘤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大分割RT是可行的,因为治疗比率随着分次剂量的增加而变大;继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并不高,因为次级中子的产生较小;可预期免疫增强。近红外光谱在扫描光束中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再扫描”。在前列腺患者中诱导第二种癌症的试验表明,与一般人群中年龄相似的男性相比,CIRT后的继发性癌症发生率未增加。

和祐医院陆嘉德教授分享了《中国质子重离子现状及展望》。癌症的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70%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只对治疗区域肿瘤有效。正常组织受照射后可出现放射性损伤。质子重离子放射线具有更好的物理剂量学优势,重离子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优于子和质子。FLASH放射效应对肿瘤的效应与常规放射相同或略高,对正常组织损伤大幅降低。质子、碳离子LRT对正常组织的剂量优于光子LRT。截至2022年12月,经检索,我国质子重离子治疗项目近70个。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规划总数从10个扩大到16个,2019年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首次颁发给5家公立医院,2020年扩大到1家私立医院。据统计,覆盖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的保险项目超过15个。

清华大学唐劲天教授和长庚纪念医院王友明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第三环节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勤教授担任主持,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Nancy Lee教授带来精彩讲课。Nancy Lee教授为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会院士(FASTRO),放射肿瘤部门副主任,纽约纪念医院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头颈放疗专科主任及质子治疗中心主任。她一直专注于实验疗法,此次会议上她分享了《Rethinking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new era》。III期试验显示西妥昔单抗劣于HPV+口咽癌。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 SCCHN)患者中比ave较lumab+放化疗(CRT)后avelumab维持治疗与CRT的3期JAVELIN头颈部100试验的主要结果表明,阿维鲁单抗组相较安慰剂未能表现出生存获益。E3311研究提示,在中危HPV+OPC中,TOS和降低剂量的PORT在35个月的随访中保留了出色的肿瘤预后,具有良好的QOL和功能结局。大体肿瘤或术后的所有HPV+OPC降级方法仍使用极高剂量的辐射。未来针对肿瘤的治疗,将放射治疗实践从经验性钝性工具转变为生物学和息驱动靶向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针对《如何做好临床研究?》展开精彩分享。美国0099临床试验证实,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顺铂+氟尿嘧啶)可显著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三年生存。第二项全国12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前”为合适的化疗时机。第三项全国12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提出“吉西他滨+顺铂”可能是合适的化疗药物,“高危患者放疗前行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成为全球中晚期鼻咽癌标准方案。第四项全国14家医院前瞻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提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方案高效、安全可靠,证实了放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高效低毒新模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李金高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第四环节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冰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担任主持,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分享了《AI与数字化驱动的展望》有关内容。21世纪现代医学的进化,数据驱动时代已到来,计算机科学挚首。基于混合云的网络和支架支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种网络部署方式,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放射治疗注定多维度物理生物影像定量和计算具有巨大的开发的潜力,肿瘤学、工信理化工程、更多领域整合更加突显创新、跨界特征、影响现代医学。针对复杂的肿瘤,计算模型预测工具指导个体化治疗;加深肿瘤生物学和治疗效果的理解;有用的预测模型建立要求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需要量化), 并对数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和记录。跨学科相互学习是双向努力,面临共同的挑战,在过程中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分享了《射波刀治疗肿瘤的关键技术》。射波刀是全球第一及唯一一套以非侵入方式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的自动化放射外科系统。它为患有手术无法或较难切除肿瘤的患者,或者正在寻求除手术以外的其他选择的患者提供一个无痛、非手术的治疗选择。射波刀机器人放射外科手术系统是一项可替代手术,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可对全身任何部位的恶性与非恶性肿瘤进行非侵入性治疗。目前射波刀仍存在治疗时间过长、不符合放射外科理念,二维时适追踪、精度需要提高,使用机器人治疗床、解决最后1公里的精度等四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射波刀是整个放疗技术体系中最简单的技术,设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给百姓解决问题的设备和技术就是好设备和好技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光教授和国家核产业研究院顾龙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第五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伍钢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陈传本教授教授担任主持,重庆市肿瘤医院王颖教授详细介绍了《粒子放射治疗的趋势和进展》。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放射性粒子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生物学效应与外放疗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不同,放射性粒子为近距离照射,应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不能完全照搬外放疗体系。探讨放射性粒子杀伤肿瘤的机制,是奠定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也将为临床摸索剂量提供理论依据。粒子治疗设备、技术仍在不断演变,剂量学优势正在不断地被临床证实,细胞损伤生物学机制还需深入研究,新粒子成员加入持续拓展放疗视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孔琳教授分享了《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临床经验》。质子碳离子放射技术可以实现对肿瘤靶区的“精准”治疗,质子重离子放射技术对单侧肿瘤优势更为突出。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再程放射治疗的安全有效剂量为63GyE/21 Fx,碳离子再程放射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质子+碳离子放射术后残留高级别胶质瘤I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质子标准剂量+碳离子最大耐受量为15GyE/3F。质子重离子放疗IDH野生型胶质瘤临床结果显示,患者一年OS为81.8%,两年OS率为54.9%。目前头颈部肿瘤和颅底颅内肿瘤的众多相关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王小虎教授介绍了《国产重离子研发进展及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发展的典范,大科学装置回报社会的典范。现有证据表明,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适应症广泛,治疗前列腺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复发鼻咽癌、头颈部脊索瘤和肝细胞癌的总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均高于常规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放射治疗。当前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相关证据数量有限且质量不高,尤其缺乏经济性和伦理性相关文献证据,因此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但尚不能完全肯定其相比于光子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针对国产重离子的研发,应加快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国产化进程、不断优化、降低成本;加强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多学科专家开展重离子放射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为重离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加强重离子临床应用的相关技术规范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张秋宁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胡钦勇教授进行本环节的专家讨论。

第六环节

北京协和医院张福泉教授和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士新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献书教授报告了《前列腺癌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进展》有关内容。质子在前列腺癌应用位于前三,所占比例为21%。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与光子放疗相比,质子放疗副反应未见明确降低。质子、重离子放疗对比光子放疗,低中危患者疗效相似,但高危患者疗效质子治疗暂无明显优势。新技术带来新希望,笔形束调强、旋转机架、图像引导技术已基本成熟;Spacer等辅助技术可降低高剂量区的正常组织受量;提高分割剂量、降低医疗成本已成为可能;质子、重离子可明显降低正常组织整体受量,减少二次致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介绍了《乳腺癌质子治疗最佳优势人群考量》。质子治疗具有穿透力强、剂量分布好、肿瘤局部剂量高、正常组织剂量低等优势,常用于乳腺癌放疗的术后RNI、术前和根治性放疗以及复发病灶再程放疗。乳腺癌质子治疗决策的PTCOG专家推荐缺乏Level I和II级别证据,均推荐在临床试验框架下开展。光子放疗无法获得理想的靶区覆盖和理想的OAR剂量限制;无论何种解剖都会大幅度降低OAR限量,更安全地提供超短超放疗;高效能使用AI来优化获益人群快速选择,区域淋巴结照射的CTV定义需要“黑白分明”乳腺癌质子治疗推广的完善需要不断优化质子治疗技术,突破技术限制和壁垒。

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发布于:河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