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圈说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学校新文化视角下建设珠心算特色文化行动方案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王婷校长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第一部分 学校新文化建设的理论综述

《“新”基础教育论》认为,学校新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学校变革中不可回避的方面。新文化建设立足角度是学校大文化建设,实质是学校文化精神和使命的确立。

1. 社会文化生态复杂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的任务

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是当代学校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环境因素。具体表述有:

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山大,人对利的追求和压力社会的精神焦虑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其集中表现是升学竞争的下移、尖锐化和市场化。突出表现是家长的“子女升学焦虑症”,甚至把不正当的手段引入学生生活,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向上积极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形成。

异域文化对本土的浸漫,如崇尚西方文化用品、艺术展品,洋节盛行,学习外语热潮,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火热,留学低龄化和风潮化等等,如果缺乏警惕,就有可能出现民族经济发展受阻和文化殖民化的倾向,原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会被崇洋媚外、鄙视本民族的心态所销蚀,走向开放国策所追求目标的反面。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纠缠并存。现代与传统的纠缠是今日中国文化环境中十分突出和独特的一个景观。现代文化,包含时尚消费文化、西方流行文化、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体现当代精神的学术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传统文化涉及的方面与现代相同,但是源自历史积淀。当社会进入非常态的激烈转型期,“现代”似潮水般涌进,春草般蔓延,年轻的一代兴奋的投身,年长的一代无法适应,就出现了对峙与冲突,所以五六十年代的人看不惯90后、00后,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这些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给学校新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

(1)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这是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首项任务,教育给予学生的最宝贵财富就在于使人成为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具有把握人生的生命自觉的人。

(2)通过学校教育实现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关乎民族文化兴旺的大事。用民族文化的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田,树立中国新一代的民族自尊、自信,使他们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平等对话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3)区别文化的精神、知识、技术、工具和行为方式等多种层面和载体,区别不同文化的异同,明晰在具体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整合的原则,研究当代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营养”,发挥文化创新中的未来导引作用,落实学校大文化建设。

2. 创建学校新文化的策略

新基础教育论倡导,可以采用的合理策略是整合。“整合”是对当前中国学校教育在现实状态中走出复杂困境、创造新的文化规范的行为策略的概括。

学校文化整合的基本步骤:首先明确学校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然后是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在总结构框架清晰的基础上,再来勾画每一方面、层面的框架和内容。进一步研究进入到怎样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实现新文化追求的实践层面。还需遵循取舍原则、综合原则和转化原则。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形成学校化的个性也是新文化建设的追求。

基于以上综述,我们对本校新文化建设作了现代学校系统变革下的思考和探究,以珠心算特色文化建设为例。

第二部分 建设珠心算特色文化的行动方案

一、建设背景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没有文化复兴。学生成长中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一种根的认同,是将学生个体精神世界与民族精神血脉联通的重要纽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传统自豪感,是学校承担文化培根任务的自觉担当。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珠算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经过五年努力,于2013年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拥有者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由此,依托珠算发展而来的珠心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抓手,是培养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最强大脑上选手的杰出表现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中心小学,秉承“学为天下”校训,几度扩建发展,现有班级32个,学生1445名,教师86人。自 2006年起,辛丰小学开设珠心算教学班,经传承接力,多批教师学生潜心教学,作为“全国珠心算实验区”的学校之一,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张耀眼名片。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珠心算培训基地”、“江苏省首批珠心算实验学校”、“镇江市珠心算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多次代表镇江市参加各级比赛,参与中外交流活动。

综合考量,我们认为可以进行珠心算特色文化建设,树立民族自信,培养民族精神。

二、建设目标

建设珠心算特色文化,培育“心灵手巧、自信阳光”少年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算盘方正之内,圆润居正,和谐融洽;动静有则,运算有诀,千变万化,精妙无穷,更能启迪全体师生 “和谐”、“敏捷”、“合作”的素养。在珠心算实践活动中,更易于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心灵手巧”的重要品质

1.学生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专注执着的精神,培养持之以恒品质,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发展和成长,心灵手巧、自信阳光,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师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珠心算理论知识深厚、技能熟练,能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3.学校发展:形成浓郁的珠心算特色文化氛围,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三、建设内容

珠算传承 | 江苏这所小学让珠心算成为新特色文化潮流,使孩子受益一生

1.建设珠心算教育硬件设施

(1)珠算历史展览馆建设

展览馆拟设珠算史厅、算盘实物展厅。珠算史厅通过精美的展品图片、古朴的色调,展现中国珠算文化的悠久历程与深厚底蕴;算盘实物展厅内拟陈列大小、形状、质地各异的古今算盘模型,让孩子在五彩缤纷的算盘世界中感受到中国珠算文化的博大精深。两个厅中还打算设多媒体播放系统,分别介绍珠算历史和算盘操作方法知识。

(2) 网络录播教室建设

在建成的珠心算活动专用网络录播教室里,配备齐全多媒体教学系统,珠心算专用黑板,配齐珠心算教学软件,包括教材,相关图书、图片、影像资料等,添置50套课桌椅,每张课桌上配一把算盘,作为珠心算社团活动的基地。及时录下珠心算教学过程,用于研讨交流,也可让珠心算完整的训练过程,及时上传至学校珠心算专题网页,便于学生、家长和同行共享。

(3)互动式学习平台建设

①学校网站增加互动式学习平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或在家中就可进行实际体验、动手操作和研究探索,人机互动、自主测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②在校园中设立3-4个触摸式人机互动平台。平台中装有珠算历史,算法介绍,装有古老算盘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珠算多媒体操作系统,更有模拟训练题库,让学生在这里可以随时领略到学习珠算的无穷乐趣。

2.营造珠心算教育课程环境

(1)追求“国家与地方”有机融合

现珠心算教学正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将珠心算作为算法的一种,将算盘作为学具使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渗透珠心算。另外,本着“国家与地方”融合的思想,学校拟组织人员,对珠心算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印记的珠心算校本教材。

(2)坚持“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

课程实施中一方面组织全体低年级学生学习珠心算,在课堂中渗透并训练,完成普及工作;一方面组建珠心算社团,对有本项兴趣爱好的学生加强提高培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成员的进步和发展。

(3)探究“自主与开放”教学模式

自主开放式教学,是让学生在自主尝试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观察、尝试操作、研究探索及独立思考的环境;严格遵守“凡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替代”的准则,以学生的自主尝试、讨论、研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学会新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在尝试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4)建立“分层与递进”等级评价

从能力、毅力、情感多个维度,设立差异化要求,探索等级评价,层层递进,激发动力。

3.加强珠心算教育师资培训

(1)珠心算理论学习

珠心算教师自主研读《珠心算教学法》《徐思众珠心算》《珠心算教学与训练》等书籍,推荐阅读《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等数学专著,既博且专,厚实教师素养。学习从脑科学角度研究珠心算的科学理论,聘请专家钱志平老师开设讲座,向老师介绍前沿的珠心算教育理论,推荐骨干老师加入钱老师乡村骨干培训班,专业学习提高。

(2)珠心算算法培训

邀请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珠心算的算法培训,提高教师的珠心算能力,每天一张练习,与学生同竞技;组织教师的珠心算展示,促教师水平提高。

(3)珠心算课题研究

开展好珠心算教育,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摸索,如珠心算的意义和途径,珠心算怎样与数学课程整合,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策略等。围绕珠心算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小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及时发现特色建设中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目标更清晰,操作更规范,效果更明显。

4.实行珠心算教育精细管理

(1)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

彰显珠心算的精细,建立《珠心算教师培训制度》,《珠心算工作定期汇报制度》,《珠心算社团管理制度》和《珠心算工作考核细则》等方面制度,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仔细推敲制度的可行性和效益,制定了要有用,执行了要有效。

(2)坚持精巧的管理过程

项目规划、制度的落实讲究精巧,做事细致,过程严谨,不虎头蛇尾,马虎应付。如场馆建设精心设计,构思巧妙,争取效益最大化;活动开展,精心设计,师生互动,不为活动而活动,真正促进发展。

(3)形成精致的管理文化

迁移珠心算的精细、专一、坚持的文化,潜移默化学校的精致管理文化,使老师工作讲科学、讲步骤、讲成效;管理团队工作有精细计划、有扎实落实、有百折不挠精神、有精打细算收获。

5.培育珠心算教育特色文化

(1)浓郁珠心算物质环境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建设珠心算长廊,造型或围栏采用算盘局部做装饰,布置珠算故事、珠算名人或珠算方法,建造珠算雕塑和永久性珠心算标语等,在校园中营造强烈的珠心算教育氛围。

(2)丰富珠心算电子网络资源

在学校网站上建立珠心算专题网页,设下列的板块和栏目:知识板块:珠算历史,珠算方法介绍,珠算名人,珠算故事,视野拓展;教师板块:学案,课件,论文,训练题库,视频,教研活动,计划和总结,师资队伍;学生板块:“珠心算”小报,同步训练,“珠心算”小明星,我的困惑;家长板块:家长学堂,育儿心得,对学校建议。

(3)打造珠心算丰富活动文化

①精心组织珠心算社团活动

在抓好一二年级珠心算普及的基础上,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的需求,成立校级珠心算社团,把社团活动纳入课表,每周开展活动。

②定期举办校园珠心算文化节

定期举办校园珠心算文化实践活动,涵盖算专家讲座,技能表演,小能人表彰等。指导社团成员个人或小群体,利用课余实践,编制珠心算小报等。

③经常开展校外交流活动

拓宽师生的视野,经常与帮扶学校联系,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活动,与珠心算协会或珠算博物馆联系,进行参观学习活动。

(4)提炼珠心算精神文化

珠算讲究的是精打细算,“精细”应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工作、学习的境界,万事精细才能不出偏差,师爱精细方能沁入学生心田,管理精细才能事半功倍,学习精细就能优质高效,并将珠算文化中的“和谐”、“敏捷”、“合作”渗入学校文化。

三、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步骤及完成任务

第一阶段:(2020.02——2019.06)

(1)重点抓好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结合校、班级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渗透珠心算教学文化及思想,开发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责任和团队意识。

(2)将“和谐”、“敏捷”、“合作”作为珠心算特色文化建设重要素养,进行有效备课、设计有效作业(有效活动),探究能够引导和激发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等内容,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小课题进行践行《灵巧的手》校本课程的探究,开展教研组校本研修。

(3)改进教学视导,引导教师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推行具有珠心算思想的“先学后教、先练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制定珠心算特色物质文化建设方案。

第二阶段:(2020.07——2021.06)

(1)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和体现学校特色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项目,夯实成人之基,扎实立人之本。将社团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同时在活动中体现探究和创新,既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也体现学校的特色。

(2)进一步在教研组全面开展“珠心算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灵巧的手”课程开发实践,发挥教研组研究型教师团队的作用,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引导创新能力。

(3)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现学校启智创新目标的方式与手段的人本性(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思维发展、主导作用)、创新性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学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性,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4)进一步建设精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创新成分的评价,并形成教学管理常态化机制。建设珠心算小展馆和走廊珠心算文化。

第三阶段:(2021.07——2022.06)

(1)在全面开设三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设计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促思维发展促创新探究促厚德养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灵巧的手》校本课程。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建设,提升珠心算文化建设活动的校本课程研修质量,集结校本研修成果,推进“以研促教”,保障教学质量。

(3)总结并推广珠心算中引导创新的教学经验,开展引导创新教学展示和校本研修现场研讨活动,推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4)开展引导思维发展的课堂交流展示,使珠心算班、校级社团成为学校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展现师生才能和创新成就。

四、保障系统

1. 组织保障

成立“辛丰中心小学珠心算特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 制度保障

学校已有较完整的一套规章制度,在“珠心算特色文化项目”创建工作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修改或重新制定新的制度和政策。

3. 管理保障

学校领导对分管工作开展定期回顾和研讨,整理收集资料,提高管理团队的能力。围绕学校“珠心算特色项目” 创建工作总目标和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及阶段目标,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年工作计划,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学年末,根据时间节点分层面检查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工作成效,分析未达成原因,对于不作为的进行问责,未达成目标,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整改完成,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使之更具激励和导向性。

4. 后勤保障

全心全意服务于师生,完成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工作。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高品质服务为学校“珠心算特色文化项目”创建工作助力。

5. 经费保障

学校关于“珠心算特色项目”所需的经费和开支,第一时间、第一位次予以拨付,确保经费充足和及时到位。

通过建设珠心算特色文化,推动学校系统变革,树立师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心灵手巧、自信阳光的向上少年,办有特色、有文化、有品位的农村现代化小学!

转自:扬州市梅岭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