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华裔吐槽国人不说英语,支付麻烦,蹲厕不体面,网友:难怪长这样

潜水探秘者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侃文的柯静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最近这段时间,网红“甲亢哥”的中国直播之旅,也让很多外国朋友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魅力,更是一句击碎了美国对中国的抹黑宣传,这时候就有网友纷纷戏称到:“美国花16亿美元的反华宣传,被一个年轻人干翻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位美籍华裔女性却在社交媒体中发布视频,她在回国探亲的时候,就对中国之行中的语言障碍、支付不便等问题大加抱怨,甚至还吐槽“中国不够国际化”,达不到人人说英语的局面。

那么,同样的中国,为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体验呢?

华裔女子“吐槽”

这名华裔女子的祖籍是广东,父母为广州人,但她自幼在美国长大,仅掌握英语和粤语,而且在刚到广州时,她就惊讶地发现,无论是机场广播、商场服务还是街头交流,普通话成为绝对主流,而粤语使用场景大幅减少。

她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说普通话?”甚至还质疑“中国为何不普及英语以方便国际游客”,而且她更是表示,自己“听不懂”只能“连蒙带猜”

面对这样的言论,就立马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毕竟普通话作为中国官方语言,既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使用普通话恰恰是为了促进高效沟通,这时候就有网友讽刺:“若她在美国要求服务员讲中文,恐怕会被当作无理取闹”

但在最近的这些年来,中国也是在外语服务上投入了很多,就比如主要景区增设多语种标识,12306等平台支持英文界面,但普及程度仍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外国游客也对此表示理解,更是认为“到中国旅行本应做好语言准备”,如提前学习基础中文或使用翻译软件。

而且除了语言方面之外,她还抱怨国信用卡在中国难以使用,而微信支付因需绑定中国银行卡令其束手无策,“连买瓶水都成问题”,但她这种“不方便”,却在中国网友眼中是“便利的象征”

毕竟自从2010年起,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就已超过86%,而且覆盖面积更是从菜市场到高速收费站的各类场景,这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

虽然说目前支付宝和微信虽支持绑定部分境外银行卡,但手续费较高且流程复杂,对短期游客不够友好,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技术水平的落后,反而是与中国金融监管政策及反洗钱要求有关

而且在2024年,中国就推出了“外卡内绑”试点,允许境外游客直接扫码支付,或许在未来不久后,这项试点将会逐渐普及在大街小巷之中。

本来这样的言论就让人十分的生气,可该女子还对公共厕所的蹲厕产生了质疑,不仅表明像是“眼睛一样”,更是抱怨“无法适应蹲姿”,导致自己连上厕所都十分的不方便,只能尽量的忍着。

但其实蹲便器在中国普及源于卫生习惯和空间利用考量,而且“亚洲蹲”本身就是多数东亚人具备的身体能力,如果不适应的话,可以多加练习,总不能将所有问题全部归咎于设施吧。

外国游客的“中国印象”

对于她的这种言论,简直是让人十分的气愤,毕竟她身为华裔女子,不应该维护自己的国家吧,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如果中国真实她口中那般的“不堪”,又怎么能吸引其他外国游客前来游玩呢?

就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外国网红“甲亢哥”,他就扛着直播设备,跑遍了北京的故宫、上海的摩天大楼、河南的少林寺、重庆的洪崖洞等地

而且还通过长达六小时的真实直播,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高铁速度、传统文化、现代化城市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他穿着大花袄逛故宫,体验中国传统茶艺,这些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且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5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0%,就连法国游客惊叹于成都的烟火气,而西班牙博主沉醉于中华美食。

尤其是美国旅行者,不仅对中国治安环境赞不绝口,更是对于中国人民大义的气魄感到赞叹,毕竟在手机遗失之后,就被路人守护至物归原主

而且“甲亢哥”的走红不是没道理的,他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努力学习和适应这里的习惯,和大家热情交流,树立了跨文化交流的好榜样

但那位华裔女性却把自己困在熟悉的文化里,对其他文化缺乏了解和应有的尊重,结果不太好,所以在看完女子的视频之后,就有网友纷纷调侃到:“怪不然你能长这样,自以为是的样子真的很丑”

主要信息来源:

抖音账号 合肥阿彪 抱怨“广州人不说粤语”的华商女孩继续吐槽---中国商店居然不接受美国信用卡

原文登载于中国新闻网 2025年04月03日关于国际热评:“美国花16亿美元的反华宣传,被一个年轻人干翻了”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上观新闻 2025年04月03日关于16亿“黑”钱打水漂?美国网红“甲亢哥”来华直播引热议,有人要破防了......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