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价“核弹”突袭!中国药企跌出黄金坑还是估值重构?

潜水探秘者
来源:一360一
2025年5月1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强推“全球最低药价”,美股医药股尚未开盘,A股创新药板块已全线暴跌:百济神州跌超9%,恒瑞、科伦跟跌,ETF蒸发数十亿。但恐慌之下,华海药业、君实生物等公司回应中暗藏玄机——这场风暴究竟是行业至暗时刻,还是结构性机遇的起点?

真相一:政策雷声大、雨点小?历史重演概率陡增
特朗普此次政策与2020年“国际药价指数”路径高度相似,而后者曾被法院以“程序违规”叫停。即便新令落地,执行层面仍存三大梗阻:
- 法律硬约束:美国禁止政府直接干预药价谈判,IRA法案每年仅允许谈判15种药物,政策工具箱极度有限;
- 行业反制:PhRMA协会已预警“十年损失万亿美元”,药企或通过涨价、转移供应链对冲;
- 总统权力边界:行政令效力弱于国会立法,大选年政治博弈或致政策反复。
关键数据:2024年首批IRA谈判药价平均降幅63%,但仅覆盖Medicare的7%处方量,实际影响有限。
真相二:国内药企真实冲击分化,两类公司或被错杀
恐慌情绪下市场无差别抛售,但细分赛道逻辑截然不同:
- 仿制药出口商
(如华海药业):
美国业务占比13%,若新规落地,其低价仿制药可能因“锚定全球最低价”进一步压价,毛利率承压;
- 创新药企(如君实生物):
特瑞普利单抗为美国鼻咽癌独家疗法,定价已低于竞品20%-30%,且市占率不足1%,政策免疫性凸显;
- License-out企业(如百济神州):
海外权益分成模式受冲击较小,诺华、辉瑞等合作方承担定价风险。
关键案例:复星医药海外收入超20%,但其新冠疫苗、CAR-T疗法多为政府采购,降价弹性较低。

真相三:长期暗藏“逆袭密码”:供应链重构+技术卡位
短期阵痛难掩两大趋势性机遇:
- 原料药话语权提升:
美国若强压制剂价格,药企或向中国转移原料药产能降本,普洛药业、健友股份等CDMO龙头受益;
- “全球替代”窗口期:
本土PD-1、ADC药物凭借低成本优势,或抢占默沙东、罗氏让出的中低端市场;
- 政策避险需求激增: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海外收入占比超80%的CXO企业,可能加速向中东、东南亚转移产能。
关键信号:2024年国内生物药企对新兴市场授权交易同比增67%,地缘风险对冲策略已启动。

策略建议(风险提示+机会)
- 短期规避:美国营收占比超30%、仿制药为主的企业;
- 左侧布局:
① 技术壁垒高、定价权强的Biotech(如荣昌生物);
② 供应链“卖水人”(如药明生物);
③ 新兴市场替代标的(如金斯瑞生物科技)。
文末互动 你认为创新药板块何时止跌? 仿制药VS创新药,谁更抗周期?留言区抽3人送《全球药价政策避险指南》(附10家机构最新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