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这次采访的主角是一台年代悠久的MINI时笔者有一点小兴奋,在北京老Mini的能见度其实不低,但能有可以亲身触摸感受的机会却很少,以至于在采访开始前特意了解了一下Mini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化,我们叫它做功课。不过就在当我结束采访时发现,当初功课前所吸入的信息太多导致后期略微有一些混淆,甚至在动笔写作时没有了头绪。还好编辑部中有一位Mini粉丝及时指点才让我重新找到方向。
其实特别针对Mini的历史就好像是一本超长教科书,从1956年苏伊士动乱爆发战争所引起的石油价格暴涨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过。在这之间Mini也更换了无数“代孕母亲”,也就是代工厂和销售渠道。Mini诞生于BMC,而由旗下的Austin以及Morris两个品牌负责制造以及销售的环节,及后Rover也划归BMC旗下,Mini的业务也就随之流转到Rover旗下,直到1996年宝马将Rover公司的Land Rover SUV品牌以及Mini品牌收归旗下,现在的BMW才将这款传奇一般的小车发扬光大,并且将Mini的名称以全大写的“MINI”表明它新生代的身份。虽如今的MINI外观越来越年轻,可其实它已经是数代血脉的继承者。
本期采访的主角根据编辑部会诊确认它应该是1990~1993年Rover经营时期所制造的Mini。1999年Morris工厂有重新生产Mini40周年纪念版,并且到2000年生产结束,这是这一款Mini的最后一个生产周期,不过1996年MINI品牌已经归宝马所有了。所以本文主角,是在Bmw公司接手Rover前所制造生产的最后一批Mini之列。
纵看Mini的发展史其实从Austin时期就已经把这台车的外观所定性,Bubble Car理念渗入当时英国各个阶级的生活中。所谓Bubble Car正如中文译解过来一样,指的是一种体型很小,长相像气球,同时还能坐下非常多人的小车。但后来Bubble Car的外观虽精巧,空间也做到了最理想大小,但由于安全还有乘坐舒适性问题并不能长久迎合人们对汽车的定义,也就是那时MINI诞生了!在当时人对汽车的概念里,四个轮子,马力强劲,乘坐舒适,而且身材不大才是对一台车最完美的定义,Mini诞生终结了当时若干品牌的Bubble Car时代。一个更有汽车味道的小车,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同且就连当时英国的上流阶层都对它为之所动。
这次我们的主角并没有来自那么遥远的Mini起源时代,但在BMW接手前笔者确实有些分不清若干系列Mini中的年份和区别。镀铬反光的大嘴格栅,狰狞大灯与车身颜色不同的车顶,似乎成为了Mini的代表,就外观设计在文章中不想多加介绍,如果你是位女Mini粉丝那么请尖叫吧,1993年Mini的外观绝对算是可爱中还带有一丝小清新。
图:相比现在的MINI,这个时期的Mini才可以算叫做“迷你”,短小的车身给人一种机灵的感觉。
图:简约可爱的尾部,有一种甲虫感觉。
图:不得不让我想起老式的火车头设计,这经典的前灯也被流传到现在。
图:这个反光镜一直让笔者非常头疼,因为
他
不应该出现在Rover这代车型中,不过在得到MINI中国的官方“辟谣”之后,基本能确认这是前任或者前前任车主加装的,就是为了令Mini更有复古味。
图:大嘴感觉特别好。
费了一些周折才研究出如何开启这台车的引擎盖,打开后的一幕并没有笔者之前想的那么落后。原配的直列四缸引擎被团缩着放在一个十分狭窄的空间内,为了提供出更多空间,发动机本体被整体下前移动以便于在正上方能够有更多空间放置体型较大的“化油”设备。点火与喷油方面,该车也使用了在当时而言非常先进的单点式循序喷油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点电喷:在化油器中拥有一个喷油嘴和传感器可探测其内部空燃比,根据变化调整适应的喷油量和进气量最终形成可燃混合气吸入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
虽当时MINI的市场定位还是处在家居状态,但笔者还是惊喜的在发动机前方找到了一处J Cooper的赛车元素,干式油底壳被顺理成章的保留了下来,由于在比赛时弯道较大,传统湿式设计可能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导致机油泵高出机油面,从而无法泵出机油影响机件润滑,干式壶型独立机油泵设计充分解决了这一问题。
Fist方面告诉笔者,这辆饱经岁月洗礼的Rover Mini,车主非常爱惜,所有的翻新都要使用百分百原装的零件,然而老Mini翻新所要用的零配件并不是那么容易找,看来技术总监民民要动用在英国的所有资源了。例如老Mini要用的机油,要求也非常奇怪,SAE标号15W60的矿物油。因为Mini的引擎和变速箱能够使用的横向空间非常小,而在这样紧凑的空间内要放入引擎本体以及变速箱,Mini的解决办法是将变速箱设计在引擎本体下方,也就是传统油底壳的位置,因此变速箱与引擎是共用一种油,所以
黏度
指标会这么特殊。不过,这辆小车之所以迷你迷我迷ta,不正正是因为这些奇怪的设想才得以实现吗?
图:紧缩的发动机舱,成体呈下沉状态。
图:化油设备,在内部形成可燃混合气体。
图:由于发动机没有足够空间安置水箱,所以被迫安装在侧面。
图:在旁边出被开有进风口,可以让空气流通降低水箱温度,排温扇还可进行排风降温工作。
图:干式机油壳,以便可以在激烈驾驶时机油泵可以及时泵到机油。
由于拍摄当天Mini的车况并不好,没能一睹老款Mini的脚底功夫,但还是在有限空间内还是拍摄到了这款车的悬挂结构。在这台Mini使用了现在已经近乎淘汰的扭杆弹簧设计,所谓扭杆弹簧就是指是由两根韧性较强的扭力杆固定在车轮与车架之间且贯穿前后并加以避震桶阻尼配合削弱由地面传来的颠簸,由于扭杆韧性较强,在颠簸时会发生轻微变形从而可以很好的吸收颠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车架的横向
钢性
。扭杆弹簧原理有点像现在常见载货汽车所经常使用的钢板弹簧,只不过扭杆要比钢板弹簧占空间更小,重量更轻,钢度更强一些,在当时的欧洲小车身上广泛
留
用。
图:图中的扭杆弹簧与车架相链接,贯穿车前到车尾。由于这种结构设计对扭杆的长度有绝对限制,所以一般只能在小车中才能发现。
图:笔者不能判断这是否是原车的轮毂,这只有12寸的轮毂在当今实在少见。
饱受风雨洗礼的Mini内饰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翻新处,除了将座椅重新包皮外,车主还将可能已经清洁不出来的顶棚也做了包皮处理。手感不错的方向盘,摸起来的感觉不禁让笔者似乎找到了一丝憨豆的感觉,木质储物箱盖和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汽车设计的空调出风口混搭出古典与未来内饰设计之精髓。音响机头上标注着Rover,一旁的Panasonic英文更加让人觉得其实它还年轻,并不老。就好像把它比做成是一个刚刚上初中的学生,头戴松下耳机悠闲的走在街市上,也许Rover Mini 在整个Mini家族中的地位也就是这样吧。
图:手感相当不错的方向盘。
图:座椅被重新翻新过。
图:门板也非常复古。
图:空间不小的储物盒,对这样下吊式设计你有何感受?
图:也就是从这里我们断定这是一款ROVER时代的Mini。
图:不知道看到中间那块油量和水温表时你有没有一种阿斯顿马丁的感觉呢。
图:没想到他还会带空调,不过笔者并没有研究出这个所谓的空调能不能制冷。
终于到了与这台Mini分别的时候,在写文章结尾时,笔者脑海中一次一次浮现着一种如果能将这台车开走时的思绪。我会听着Michael Bublé的歌曲行走在乡间小道,也许它的音响效果并不好,轮胎胎噪也会很大,但在Rover Mini Cooper身上足以映射出当时英国人生活态度与种种的雄心壮志。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于当今MINI给人的直接感受,奢华,独有,聪明气息尚在,只是少了一丝真正源自Mini朴实的气息。
图:真正的MINI
车型:罗孚迷你酷伯(1990~1993)
产地:英国或澳大利亚
车身参数:
总长:3055 mm
宽度:1440 mm
车高:1340 mm
轴距:2035 mm
前后轮距:前1234mm、后1203mm
净重:690 kg
前后轴配重比:
动力系统参数:
发动机型号:
引擎布局:直列四缸
配气系统:SOHC 每缸2气门共8气门
增压系统:无
供油系统:SPFi
润滑系统:干式油底壳
排气量:1275 cc
单缸排气量:318.75cc
缸径:70.60mm
冲程:81.30mm
径程比:0.87
压缩比:10.10:1
最大马力:62匹/5550转
最大扭力:95公斤米/3000转
升功率:48.6匹/升
推重比:
变速箱:3速自动/4速手动
终传比 3.67
悬挂系统参数:
前悬挂
后悬挂
行走系统参数:
前轮圈 4.5 × 12
后轮圈 4.5 × 12
轮胎
前/后规格 前145/70R12、后145/70R12
前刹车系统 单活塞盘式制动
后刹车系统 鼓式制动
行驶性能参数:
极速 152 公里/小时
加速度 0-100公里/小时
耗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