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俺开着一台本田思域Type R停在斑马线前等红灯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对情侣在吵架…
一位女生向她的男友说:“你看看你,就像那台飞度(配置|询价),哪怕是经过改装,它也只是一台改装过的飞度,始终不是隔壁那台保时捷。”
当将要转绿灯的时候,俺挂入二挡,油门保持两千转上下,一转绿灯,加油弹离合弹射起步,把身后的保时捷Cayman甩得远远的…
俺叼着烟,心里想:兄弟,俺只能帮你到这了……
上述的老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经历过,拥有一台跑车是绝大部分男人的梦想,强悍的性能、拉轰的造型,一来能满足男人们对机械、速度之美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跑车漂亮的外形,还能使坐你车的女性脸上有光。然而由于国内用车成本偏高、人均所得又少,能够买得起传统意义跑车人并不多,因此便有国内自主品牌打起了跑车的主意…
为了能够帮某些又要面子,又没多少资金的人圆一个跑车梦,国内自主厂商开始所谓的研发自主跑车。然而这些车出来之后,仅仅是一台挂着“跑车化”外壳的“0.6”小面包(甚至连五菱宏光都不如)。论技术,根本没有可圈可点之处;论工艺,粗糙几乎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论动力,1.5公升的自主研发涡轮引擎也没多少动力。诸多弊端以及厂商的无能导致这些国内自主品牌跑车最终落得堆填区的下场,而本文中,俺将会带领各位一起回到过去~~从这些跑车的外观和价格方面入手,共同怀缅一下这些早已集体阵亡的国产自主品牌跑车。
吉利美人豹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中国浙江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汽车集团的吉利美人豹(GeelyMybo),当你在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吉利美人豹”,其百科板块中便有美人豹的详尽介绍,当俺看过这个介绍之后感觉一股寒气直冲脑门。首先第一段总述中表示,吉利美人豹是中国第一款跑车,并且外观还是由意大利设计公司操刀,造型酷似丰田魔神Supra,看到这里俺不禁开始怀疑意大利人的人生了。
图:相信很多人看过吉利美人豹的这些广告了,只是不知道图中的模特是从哪里找来的。
图:“充满动感的车身设计”、“充沛的动力输出”,这都是吉利广告词里说的!
尽管吉利美人豹被誉为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跑车”,但从车型外观可以看出,意大利人为了迁就吉利高层那糟糕的审美观,硬是将他们自己的审美观拉回了古代。当时广告语好像有说过这是一台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的国产跑车(不知是不是它,俺忘了),但当时的官方指导价也要7万元起,到了第二代美人豹则调高至7.68万。不过这个价位对于当时还要卖近10万元的本田飞度来说确实便宜不少,用来骗骗人还是勉强可以滴~
图:第二代吉利美人豹被命名为“雳靓”...唉!
名称:美人豹
厂商:吉利
当时售价:9.99-12.99万元
生产周期:2004-2006年
我承认,即便是第一代的丰田Celica、第一代的Celica/Supra也很丑,甚至第一代的GT-R也不怎么样,但问题是坚持!U Know什么是坚持吗?当然,别人还用心了,吉利根本没用心,所以估计坚持也坚持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那么还是让MYBO成为历史是最好的选择。
吉利中国龙
中国人的图腾是什么?龙!那就对了。对于一个自主品牌来说,吉利汽车在推出了美人豹之后,在销量“还不错”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推出了“中国龙”跑车。据吉利官方对中国龙的描述,这是糅合了中国经典美学元素与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的惊艳之作。这种大言不惭的描述风格恐怕只有某些“职业美容师”才能写得出了。
图:整车唯一与龙有点相关的就是车头的两个鼻孔,据说这就是龙的鼻孔~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吉利中国龙的设计比美人豹要进步不少,车身设计更具流线型。然而这终究还是一台装上“跑车”外壳的普通低端轿车,只有15英寸大小的轮圈怎么看都显得太小,与车身线条不太和谐。不过搭配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引擎能有113匹马力的输出,还过得去吧。但从整体上看,这台吉利中国龙从外观设计到性能输出等等,仍然还是非常好的体现当时车企的妄想与幼稚的行为,以为随便弄个跑车外壳就是一台跑车。其实,连国外九流跑车还轮不到!不过吉利汽车确实什么都没有只有钱,近几年还花巨资邀请了包括刘松仁在内的众多大牌明星拍摄了一部讲述吉利汽车发展史(针对美人豹的研发)的电视剧,至于什么名字这里就不说了大家自行度娘,只能说真的是下(hòu)了(yán)血(wú)本(chǐ)了。
图:不要以为俺放错图了,这个真的是吉利中国龙上的车标,却是一只豹子,不过正好也印证了它与美人豹的渊源吧。
名称:中国龙
厂商:吉利
当时售价:8.68-8.88万元
生产周期:2009年
比亚迪S8
接下来要说的这台车更加绝了,虽说很多汽车工业起步晚的国家,抄袭模仿汽车大国的设计这是无可厚非的,例如日本汽车工业起步的时候,很多车型都是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例如丰田的跑车鼻祖2000GT抄的是Jaguar E-type;马自达RX-7(FC)便是模仿德国保时捷944,令人意想不到的是,RX-7(FC)最后成了一代JDM名车;本田的S500/600就是抄的MG。而反观国内的比亚迪,其推出的S8敞篷跑车也是模仿得非常彻底了。该车模仿的是德国奔驰CLK Class(A209)的车头,同样有圆形的头灯,同样是硬顶敞篷,不过车身尺寸小了不止一号,轮圈变丑了不少,至于性能更加不能与之相比了。但比亚迪还是非常有业界良心的,没有完全抄袭,免得被德国奔驰起诉(尽管是绝对赢不了的),车尾部分的设计灵感来自法国标致207CC,这样算是完美混搭吗?俺心想,难道国内车企完全抄袭国外厂商的风气就是从比亚迪S8开始的?
图:奔驰CLK的既视感。
图:据说车尾部分是来自标致207CC的设计,但总感觉连敞篷都是来自标致的。
比亚迪终究是一家做电子设备发家致富的公司,在这台S8身上,还是搭载着众多当时比较先进的电子辅助系统。例如整车配备了ECU、ECM、TCU等十个车载电脑,电脑之间通过CAN-BUS(局域网控制总线技术)进行数据交换,速度更快。而无匙进入系统在当时还尚算个新兴事物,在S8身上也搭载了。总体来说S8的电子设备还是蛮丰富的,毕竟这是比亚迪的老本行,这都做不好,可就糗大了。不过在S8推出之时,顶配售价高达20多万,眼高手低注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了。
名称:S8
厂商:比亚迪
当时售价:16.58-20.68万元
生产周期:2009年
中华酷宝
看完了上述这些模仿大咖之后,让俺再带大家看看一些正常的国产自主跑车吧,首先来看看来自华晨汽车的选手——中华酷宝。尽管中华酷宝还不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跑车,同时也是国内首台搭载涡轮增压匹配六前速手动变速箱的自主“跑车”。尽管动力输出与底盘设定还是与日系跑车有着不少的距离,但其设计算是比较自主的了。
图:最具自主特色的跑车,可惜上市没几年便尘归尘土归土了。
然而,中国酷宝同样拉低了意大利人的审美观,因为该车的外观设计出自意大利Pininfarina(宾尼法利纳)之手。难道意大利人就觉得中国的审美是这样的吗?还是为了迎合车企里那些上了年纪快退休的高层?或者是给不了合适价格而随便设计一个充数?不过在配置上,顶配车型搭载4G93引擎,最大136匹马力的动力变现,加上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设定还算是比较有诚意的了。
图:改装中华酷宝,过得去吧!
图:五菱,你又调皮~
名称:中国酷宝
厂商:华晨中华
当时售价:12.89-16.95万元
生产周期:2007年
奇瑞瑞麟Z5
奇瑞汽车公司与前面提到的几个厂商相比,或许并不是资金最雄厚的,但俺感觉却是最踏实的。尽管奇瑞汽车的车标几经更改,而且瑞麟这个LOGO还涉嫌抄袭宾利,但该集团旗下的车型可以说是最与日俱进的。直到现在,你也能看到很多奇瑞的轿车在跑,哪怕它没有推出过所谓的跑车。从早期的风云系列到现在的瑞虎系列,尽管每一次改款都没有多少令人刮目的改变,但它们却一直在稳步向前,然而跑车梦却一直是每个中国自主品牌的最求,当然奇瑞也不例外。然而在跑车的研发当中,奇瑞可谓一波三折。
图:完完全全就是一台三菱日蚀!
奇瑞的第一台跑车曾在2003年推出过概念车型,当时这台概念车被命名为M14(随后更名为A3CC),其外观几乎完全参(抄)考(袭)了三菱日蚀(Eclipse),并且还是硬顶敞篷设计。但由于工艺上存在较大问题,在先后生产了十几台测试车后,M14的量产计划便不了了之了。到了2007年,奇瑞再次推出概念跑车,并将其命名为A6CC,于上海国际车展亮相。但遗憾的是,昙花一现之后便又再次回归寂静,直到2010年广州车展上,奇瑞A6CC更名为瑞麟Z5再次展出,这次是奇瑞跑车最接近量产的版本了。
图:随后的A6CC(瑞麟Z5)尽管造型还非常土,但终于看到了自主研发的影子了。
据官方称,瑞麟Z5搭载的是2.0TCI与2.0TGDI两款涡轮增压引擎,前者最大马力170匹,最大扭力为23.5公斤米,而后者最大马力为195匹,最大扭力为29公斤米。然而6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没见到过瑞麟Z5上市销售……
名称:瑞麟Z5
厂商:奇瑞
当时售价:还没出生…
生产周期:都说还没出生…
江淮和悦SC
江淮汽车(JAC)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一直都是生产销售商用车为主,但在2012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江淮汽车借此机会发布了代号S-11的概念跑车,并命名为和悦SC。国内自主品牌跑车每一次都少不了抄袭模仿这个套路,而江淮当然也不例外。和悦SC的车头明显模仿了三菱EVO X,而车尾则采用了法拉利的双圆灯车尾,又是一个混种模仿的经典案例。
图:好一个EVO X的大嘴。
图:再加一个法拉利360的车尾,造就了一台混种的江淮和悦SC。
在动力上,和悦SC搭载的是一台2.4公升直列四缸引擎,采用后置后驱布局(没听错,是后置后驱RR),最大马力约为164匹,最大扭力为21.7公斤米。从车厂公布的数据来看,和悦SC与瑞麟Z5一样都是与量产车型极为贴近。但或许是由于该车同样存在着太过严重的抄袭,因此还是久久不能量产。
名称:和悦SC
厂商:江淮
当时售价:仍然没有出生…
生产周期:都说仍然没有出生…
看看上面列举的几款所谓的自主品牌国产跑车,几乎无一例外的活不过三年。虽说汽车工业需要时间的积累,但中国从开始研发生产汽车到现在少说也有了个三、四十年,然而还是生产不了一台上得了台面的跑车。其原因包括几个:抄袭严重,不过这个在国内被免疫了;工艺技术不过关,所谓的跑车仅仅是在一台廉价轿车的基础上换个外壳而已;接着就是俺经常所说的国内自主品牌不思进取的作风,当然还不止这些。对于这些所谓的跑车,在很多国人眼中或许是很能装X的一个存在,但对于稍微有点认知的车迷来说,这些根本就是一些没用的产品。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对传统跑车不在行吧,近年来国内的厂商转而发展更加高级、昂贵、受众更少的纯电动超跑,然而这却是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