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穿越世纪风雨的家书

中青数字传播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9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陈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见到了您的父亲陈潭秋烈士亲笔家书原件,现在我们制作了这封信的复制品,把它献给您!” 

  教师节到来之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行稳致远”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来到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志远家中,为他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88岁的陈志远老人接过这封“家书”摩挲着、轻轻地吟哦着。他说,“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老人颤巍巍的指尖划过的每一个文字,其实早已深深镌刻在他心上。

  这封家书由陈潭秋烈士写于1933年2月,原件现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为红色一级文物。1933年年初,组织决定让陈潭秋及妻子徐全直到中央苏区工作,而此时徐全直即将临产,不便转移,腹中的孩子就是陈志远。1933年4月,陈志远在上海出生,仅两个多月后,母亲即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次年2月在南京雨花台牺牲。陈志远10岁那年,父亲陈潭秋在新疆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我一生未曾与父亲相见,在我母亲的怀抱中也仅有2个月零18天,但我从小就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很了不起……”老人讲到此处,声音微微颤抖,在场师生也红了眼眶……

  2019级南开大学本科生刘鑫莹感动不已,她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舍弃’!”在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她已在《陈潭秋文集》中反复读过这封家书,但看到原件时,依然很震撼。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念愈发坚定,不久前,她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正是无数革命先烈舍弃了‘小我’,才解放了亿万人民大众,才铸就了今日之壮美河山、今日之锦绣中国!”2019级本科生罗梓月在实践结束后加入了“史于南开”宣讲团,把陈潭秋烈士的事迹写成宣讲稿,在学院团课、新生党员“第一课”中一遍遍宣讲,很多同学听了她的讲述都流下感动的眼泪。

  和她们一样,实践队的年轻人们都有着各自的感触,他们自发编写了一部以陈潭秋烈士英雄事迹的原创话剧,发扬南开话剧传统,弘扬烈士精神。话剧取名为《一潭秋水澄天下》。

  还有的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特色,整合一手采访资料,在此前对陈志远教授访谈的基础上,在赴湖北武汉、黄冈实践的过程中对陈志远教授的学生、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燕,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万文全,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馆长丁本洲等人进行访谈,形成一篇口述史报告,通过学术角度解析解剖陈潭秋烈士,希望能使烈士形象更加深入立体,更好地感悟继承发扬烈士精神。

  “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陈志远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他深情地叮嘱大家,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大家要朝气蓬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到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尧说,这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见证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是当代青年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