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朝阳北票出土1600年前古砚和古墨

人民资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文转自:辽沈晚报

在辽宁朝阳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出土了1600年前的古砚和古磨。

冯素弗墓出土的青石砚台

古砚为青石四足长方形砚,砚面上的砚堂呈长方形,砚堂一侧有耳杯形水池,水池下方是方形墨床,另一侧凿出一字笔形凹槽。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永谦介绍,在大部分这一时期墓葬中多是随葬陶砚、瓦砚等明器,冯素弗墓出土青石砚为实用器,这一造型理念很可能来自中原长方形石砚板。

墨锭为圆台形松烟墨,墨体轻质细,色黑易染,下大上小,近圆台形,横截面椭圆形,表面模印花纹,一面为突出横带纹,一面似花瓣,大的一块高5.6厘米,长径3.7厘米。冯永谦介绍,由于墨非常不容易保存,所以考古发现中遗存非常少,冯素弗墓出土的墨就显得格外珍贵。经化验,其主要成分是“炭黑和有机质,是合墨法所制的胶墨,虽然少部分墨被风化,但大部分烟灰粒子仍然均匀填充在胶的交联网络中,并形成层状结构,使其吸潮率下降,是‘轻胶万杵’的好墨”。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告诉记者,随葬文房用具是汉晋以来中原统治阶级士大夫文人阶层的“书殉”、“笔葬”的风尚。魏晋政权的士族制度崇尚士儒,上层统治集团以读书为时尚,因而这一时期中原统治阶级墓葬中普遍随葬成套文房用具。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的六朝墓葬中都有砚台和墨条。冯永谦指出,北燕的文化面貌主要是继承了中原的汉文化特征,如官制、丧葬礼制和舆服制度都沿袭了汉和魏晋。冯素弗是鲜卑化的汉人,冯素弗墓中随葬墨砚墨锭,显然也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北燕政权对中原士族文化亦步亦趋的学习。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哈尔滨亚冬会遭17万次来自美国网攻619万
我国抓获3名菲律宾间谍618万
特朗普不停加关税目的是啥465万
微信引用回复功能更新410万
提醒甲亢哥不文明行为的女生回应了335万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概率升至40%310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