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疫情期间过度焦虑,如何自我调节?来看看这个热点问答合辑

人民资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李彬 记者 何丽娜

居家上网课,亲子关系紧张该如何缓解?

担心感染病毒,焦虑恐慌,夜夜失眠怎么办?

待业宅家,收入无着,如何安身立命?

当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一线医护人员、上班族、慢病患者、孩爸孩妈等群体都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心理专家团在此针对热点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低龄儿童长期居家,易发脾气,如何安抚?

安抚儿童前先关注,认真倾听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把病毒比喻成动画片里类似的角色,把防护措施比喻成某种盾牌。

父母的不良情绪不要传染给孩子,如果出现负面情绪,要转移注意力。

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根据不同年龄段,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

居家网课节奏不合,亲子冲突如何缓解?

视觉中国

居家网课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对于不少习惯于被监督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出现懈怠,无法有效跟进网络课程的节奏。很多家长也同样有问题,例如被逼每天打卡,而对于网课时孩子出现的心不在焉、完不成作业,容易产生抱怨和不满。时间一长,耐心消失殆尽,甚至激发亲子冲突。

建议家庭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合理调配上课和作息时间。每天留出独处的时间,适当运动放松,脱离网课内容,进行亲子互动,减少无谓指责。

家有孕妇过度焦虑,忧己忧子,如何调适?

首先要理性接纳。孕妇怀孕期间本身就容易感到焦虑,在疫情影响下,会表现得更明显。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营造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规律作息。

如果出现担心自己和胎儿健康的情况,建议查询权威资讯,进行医疗机构线上咨询,学习孕期医学健康知识,同时避免信息过载,做适当的家务和运动。必要时跟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支持,及时调节和排遣不良情绪。

老年人广场活动的习惯被打破,如何寻找替代?

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日常喜于广场活动,喜欢沟通交流的老年人,宅家后与家人交流沟通增多,会出现明显不适。

建议家庭替代及时跟进,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听听家人的看法和建议;合理安排户内生活,如读书、练字、做饭、做手工等;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与老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郁闷情绪;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居家健身和放松运动。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视觉中国

疫情期间亲人去世,悲痛哀思如何表达?

亲人间要及时、简洁、清晰地传达去世的消息。让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照顾悲痛哀思家人的生活,尽可能地安排稳定的、规律的生活。调整追思的方式,避免聚集,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给予亲情的合理表达。放松减压,避免将情绪转嫁给他人,避免制造更多的伤害。

睡眠不佳,日夜颠倒,规律作息如何养成?

首先疫情居家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规律作息习惯。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陆技术、呼吸放松等;每天做一些居家锻炼,建议达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小区邻里新冠确诊,诚惶诚恐,如何释怀?

评估邻里发生确诊病例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没有任何接触可能的情况下,自己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学会对恐惧释怀,专注做好个人防护很关键。建议分散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夫妻宅家,百看不顺,摩擦频频,如何调和?

疫情居家,夫妻24小时在一起,就像牙齿咬到舌头一样,总是不可避免。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这种摩擦可能早就存在,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突然爆发。建议夫妻之间建立一种特定交流行为,如每天两人对视5分钟;建立正常的作息要求,按照既往上班规划,各自在家有自己的独立办公时间;如果两个人都想改变,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聊聊,说一说目标和困难,将来的需求和希望等。交流也是一种互动艺术,要多培养说话的技巧。

待业宅家,收入无着,如何立命?

待业青年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门找工作,长期在家,没有收入,对今后生活、职业前景产生担心。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求职、云面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在未找到合适的职业之前,可以在家自我充电,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提高。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缓解了情绪的焦虑。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