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育人的实践策略研究

人民资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文转自:中工网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育人的实践策略研究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旨在通过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修养。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育人能否契合文化自信要求,在育人过程中全方位融入文化自信内容,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也影响着高校思政育人的效果。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其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其能否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高校应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创新思政育人工作,在文化自信的深度融入中变革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教师的正确引领、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文化育人资源的有效支撑及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全方位强化思政育人实效,实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

提升思政教师文化自信

引领思政育人正确方向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思政育人工作,首先要关注思政教师的文化自信水平。只有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能将文化自信深度融入思政育人工程,明确思政育人的正确方向,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政育人工作才能顺利实现目标,真正通过育人过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当前阶段,由于思想认知水平的差异及文化自信践行的缺失,部分思政教师在文化自信层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影响其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对高校而言,应重视教育者文化自信水平对思政育人效果的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及宏观规划中强调对教育者文化自信的培育,可通过专业培训、交流学习及实践锻炼等形式为教育者提供提升文化自信的系统途径,帮助教育者及时更新文化知识储备,帮助教育者掌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育人工作的技能,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文化自信水平。对思政教师而言,其应在日常工作之余,深刻分析自身在文化自信层面存在的不足与短板,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形成对文化自信的充分理解和深刻认同;结合新时代背景和社会变化丰富自身的文化自信知识储备,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形成坚定的思想认知,在系统学习中锻炼使用文化自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技能,致力于强化自身文化自信,以此引领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育人工作的正确方向。

增强思政教师文化底蕴

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重要作用

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涵养文化自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实践还需重点关注思政课的文化自信底蕴,通过教师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中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并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首先,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升思政课的地位。在育人工作安排、课程规划层面重视思政课,为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便利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层面。只有高校将思政课置于立德树人宏观规划的重要环节,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才能得到应有保障,提升育人实效才能有据可循。其次,对思政课教师而言,如何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吸引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是其功能发挥、育人实效体现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及思政教师应关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整体层面优化思政课育人模式。在教学内容层面,思政课应全方位优化资源选择,将与文化自信相关的资源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彰显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教学方法层面,思政课应借助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撑,立足大学生学情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将情景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落到实处,以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教学内容,吸引当代大学生主体的关注,进而在思政课堂上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助力思政课完成育人目标,推动文化自信入脑入心。

全面整合文化育人资源

丰富思政育人文化内容选择

高校思政育人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所以,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应重视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再加上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还需进一步强调文化育人资源的整合,从内容层面支撑思政育人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在整合文化育人资源的过程中,高校及教育者应深入协作,高校与各专业课教师保持良好协作,高校与当地文化机构保持一定的交流,发挥各类育人主体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探索多样化的文化育人资源。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把控文化育人资源整合的主方向,同时以思政育人的视角考察各类文化育人资源,既保障资源的多样性,又保障资源的质量,真正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支撑。另一方面,在具体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高校及各方育人主体不仅应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而且应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保持文化资源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思政育人内容的时代性,从时间历程上展现中华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基于此,思政育人工作才能在内容层面更多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多种多样的文化育人资源还能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思政育人提升其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

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为思政育人构筑良好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育人工作依赖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支撑。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较易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思政育人工作,高校还应关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力求为实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目标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第一,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的形式弘扬健康文明的文化风尚。为此,高校应培育先进师生个体、先进班级群体,发挥知名校友、道德模范等榜样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正面导向。借助榜样培育和先进典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能进一步拉近与大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减少大学生在接受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的阻碍。第二,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深化文化自信培育。为此,高校可立足大学生学情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可在传统节日期间鼓励学生主体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为优秀的学生社团举办活动提供支持。如此,能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涵养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底蕴,更有效地为思政育人工作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环境支撑,在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发布于: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